9月28日,印度媒体对这款被广泛认为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战机进行了新一轮“分析”。
一边承认歼-20已跻身世界级战机行列,一边仍在炒冷饭,纠结中国发动机技术。
还信誓旦旦地打出“歼-20体型过大容易被发现”的观点,自相矛盾的逻辑,印度是在认真分析,还是又在自我安慰?
![]()
虽然印度方面也开始承认歼-20是一款名副其实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但他们总能从不起眼的角落寻找所谓的“弱点”,例如,这次又开始炒作歼-20搭载俄制发动机的陈年段子。
这难免让人嗤之以鼻: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早已迈过关键技术门槛,国产“涡扇-10”已经形成可靠性能支撑,甚至涡扇-15等后续高推比发动机研发也在快速推进。
![]()
至于评判战机的性能,印度还真有些“大言不惭”,“歼-20由于体型大而容易被发现”的论调显得十分苍白,难道隐身性只靠机身大小来决定?
印度是不是忘了,歼-20从设计阶段就着眼于整体航空电子设备隐身技术的超前应用,其光学隐身涂层、隐身结构优化以及高科技隐身涂料的运用,早已让这架飞机变成了雷达的“幽灵”!
![]()
印度这种论调只是再次证明了他们对隐身科技的理解还停留在低级层面,是自我安慰式的无稽之谈,回头再看看印度空军自身的现状,他们是否有资本在五代机上对中国说三道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歼-20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飞机本身,更在于它的体系化、信息化作战能力。
中国解放军空军构建了一整套先进的作战体系,其中歼-20只是担负尖端任务的关键一环,它能成为空战的“多面手”,从战场威慑到空中主导,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配合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以及多款无人机的联合配合,歼-20在战场上能够获取前所未有的制胜优势。
![]()
对比之下,印度空军却在复杂的机型混杂中疲于应付,十几种不同型号的战机数量庞杂却无法形成有效体系,现在甚至连对“枭龙”战斗机这样的轻型四代机都有些力不从心,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凭借霹雳-5系列空空导弹以及体系化指挥能力,已经成为南亚空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印度空军在面对“枭龙”时却几乎进入“被动挨打”的状态,一个现实问题是,印度何以能在面对歼-10C或歼-20这样的更高等级机种时做到有效对抗?答案显然令人心寒,值得注意的是,歼-20并不是中国空军唯一的锋利武器
![]()
歼-10C,这款现代化三代半战机,就已经让印度空军感到巨大的压迫感,尤其是配备了霹雳-15E超远程空空导弹的歼-10C,兼具出色的空中灵活性与卓越的电子设备,连发起起飞都会让对方胆战心惊,霹雳-15E凭借其出色的远程打击能力,随时可以在超视距范围内“点名”对手。
换句话说,印度空军不仅要为“体系作战”发愁,还得为如何躲避被霹雳-15击落来头疼,因为在歼-10C和霹雳-15组合的威慑之下,印度空军甚至有可能连战机升空的机会都难以保证,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空军培养出的体系化优势已经来到令对手颤抖的阶段。
![]()
不解决基本作战系统的问题,印度是否还想奢谈对抗歼-20这样的顶级隐身战机?印度的航空工业是否该暂停一下对五代机的盲目憧憬,转而解决一些更“接地气”的问题?毕竟,真要拿出成效,可不仅仅是昂贵的实验室研发就能实现的。
中国空军用几十年来扎实研发、技术积累和现代化体系建设,才打造出歼-20这样的尖端成果,相比之下,印度急于求成、频频采购外来战机拼凑空军体系的做法根本无法满足当代战争中对强大协同性与技术整合性的需求。
![]()
如今的印度空军,是否还应该梦想通过“借力”外来五代机实现弯道超车?显然,与其盯住歼-20露出慌乱情绪,不如先研究清楚中国的歼-10C、霹雳-15E,再考虑解决如何与“枭龙”交手时的劣势,印度空军想在现代战场立足,或许更需要对自身实战化能力来一次深刻反思。
中国歼-20的出现,绝不仅是对现代空战技术的一次进阶革新,更是对全球军事格局的一次巨大震撼,印度空军的焦虑显然并非空穴来风,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是否能看清自己的短板,还是继续成为自己的敌人?这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选题,也是一种无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