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几年,“印度崛起”这个词简直被吹上了天。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西方媒体,都在拼命给印度造势:人口超过中国、GDP增速全球第一、莫迪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外国工厂排着队去建厂,简直就是“世界工厂2.0”。
这派头超过了当年越南的“去中国化”。
一时间,舆论场热闹得很,甚至有人喊出一句口号:“没有中国,世界还有印度。”
想用印度替换中国的供应链,真的能得逞吗?
01
先看资本最现实的投票。
印度股市,2025年全球表现最差之一。孟买30指数一路下滑,和美国、欧洲股市的红火形成了鲜明对比。资本市场是最诚实的,钱都往外跑,说明投资者信心崩了。
![]()
印度汇率,美元在这一年其实偏弱,但印度卢比还是跌到历史最低点。什么意思?即便美元走软,资金也宁愿躲开卢比。货币崩塌,直接说明投资者对经济失去信任。
印度外资,过去一个季度能拿到近百亿美元FDI,现在只有3.5亿美元,缩水超过96%。这是一个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数据。资本一旦用脚投票,跑得比谁都快。
这些拉跨的数据,把“印度奇迹”的泡沫一个个戳破。
02
为什么会崩?
答案其实不复杂:印度的硬件撑不起软广告。
制造业最讲究三样:电、路、人。
电力呢?印度电网不稳定,动不动大规模停电,工厂机器没电转不动。
![]()
交通呢?堵。货物从工厂拉到港口,几天甚至几周,比在中国晚好几个节拍。全球供应链讲究的就是“准时”,这一下全乱套。
人力呢?更是硬伤。印度劳动力看似多,但效率不高。工厂常抱怨:工人出勤率低,干一天歇两天,生产线根本没法稳定跑。
![]()
加上政策环境复杂,各邦法规乱七八糟,跨国企业天天被折腾。还有动辄几十亿美元的追税罚款,让不少公司被吓跑,投资环境差的离谱。
有外企算过账,在印度做制造,成本比中国高十倍,但产出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这笔账谁会继续投?
于是,最早去试水的跨国巨头们,原路回到中国。
03
外部打击更是雪上加霜。
2025年,美国因为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对其部分出口商品加征高达50%关税。对印度的纺织、制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致命一击。
![]()
这些行业靠的就是低成本,一旦关税一加,立刻没了竞争力。更要命的是,美国还有替代方案,越南、孟加拉、泰国随时能补位。
军事上也丢了脸。5月那场印巴冲突,印度空军被击落6架战机,“南亚霸主”的神话当场破灭。
![]()
经济上失血,军事实力不行,美国自然对印度的战略价值打了问号。资本市场和地缘政治一叠加,印度被边缘化只是时间问题。
内部问题也在暴雷,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跌到12.5%,创半世纪新低。靠IT外包吃饭的老本,也被人工智能蚕食。AI写代码、做客服,效率比人高得多。印度的外包优势眼看就要失效。
印度嘴上喊“自力更生”,可关键产业几乎全靠进口。
离开全球供应链,印度寸步难行。
04
反观中国,情况完全不同。
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逼近30%,继续稳居第一。新能源、光伏、电动车产业全球领先,出口增长惊人。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40%,芯片产业也在加紧自主研发。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到高端制造,从物流到政策支持,形成了一条全世界最完备的链条。
![]()
这些是去年的数据,今年的数据必定更炸裂。
跨国公司试过“去中国化”,结果在印度、越南都栽了跟头。最后又乖乖回到中国,因为这里能保证质量、效率、成本和交付。
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政策稳定、执行力强。遇到挑战,就有办法通过基建、消费刺激、产业升级来托底。资本最怕不确定性,而中国恰恰给了确定性。
有人说,西方在未来30年内可以叫板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让,一山岂能容二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