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图片与本文无关)
“300万,我同意离婚。”
面对丈夫何某的婚外情和第三者朱某某的补偿提议,重庆女子陈某没有哭闹争执,只平静地提出了这个条件。
谁也没想到,这笔看似 “了断” 的款项,日后竟引发两场法庭博弈,最终的判决结果更让无数人看清了婚姻与人性的底线。
![]()
在重庆一栋繁忙的写字楼里,朱某某是一家贸易公司的掌舵人,她已年过四十,离异多年的经历让她更看重情感归宿,而商场打拼则让她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
当32岁的何某入职成为部门主管后,他汇报工作时的沉稳眼神和专业能力,瞬间打动了朱某某。
随着工作交集日益频繁,朱某某的关照渐渐超越上下级界限,从额外的项目资源到私人的生活照料,暧昧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
“他说和妻子早就没了感情,只是为了孩子勉强维系。”
朱某某在后来的庭审中回忆,何某的倾诉让她彻底沦陷,两人很快突破道德防线,发展成不正当关系并多次发生亲密行为。
沉浸在感情中的朱某某急于 “转正”,主动向何某提出:“我来解决离婚的事,钱不是问题。”
当朱某某带着补偿方案找到陈某时,这位全职太太的冷静超出了所有人预料。没有歇斯底里的质问,没有声泪俱下的挽留,陈某看着眼前妆容精致的女老板,平静地回应:“我和何某结婚多年,还有孩子要养,300万作为离婚补偿和抚养费,我就签字。”
2023年初,朱某某通过银行转账将300万汇入陈某账户,备注清晰写着 “离婚补偿及子女抚养费”。
拿到款项的第二天,何某便与陈某办理了离婚手续。
朱某某以为300万买到了 “幸福入场券”,很快与何某搬入其家中开始同居。但褪去新鲜感后,生活的裂痕不断显现:何某对两人同居后的日常事务漠不关心,常常以加班为由晚归,且两人因生活习惯差异频繁引发争吵。
2024年3月,忍无可忍的朱某某提出分手,可想到自己付出的300万,她又心有不甘。
当年5月,她一纸诉状将何某和陈某告上法庭,声称这笔钱是 “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如今婚姻无望,理应返还。
一审法院的判决让朱某某看到希望:法院认为,朱某某与何某的婚外情违背公序良俗,基于此的赠与行为无效,判决陈某返还300万。
但陈某没有接受这个结果,她与何某提起上诉,坚称这笔钱是何某应尽的法定义务,朱某某只是代为支付。
二审法庭上的证据交锋揭开了真相。陈某提交的离婚协议明确记载:“男方(何某)一次性支付女方离婚补偿费300万元,用于子女抚养及生活开支。”
何某也当庭承认,这笔钱是他与陈某协商的结果,朱某某仅是代付人。
更关键的是,朱某某始终无法提供 “赠与” 的书面协议或沟通记录,无法证明自己与陈某存在赠与合意。
![]()
“明知对方已婚仍介入婚姻,给付款项后又反悔索回,既违背公序良俗,更践踏诚信原则。”
二审法官当庭宣判,撤销一审判决,驳回朱某某的全部诉求。法官强调,《民法典》不仅禁止违背道德的行为,更保护民事活动中的诚信底线,朱某某的诉求缺乏法律依据,自然无法得到支持。
判决结果传开后,网友们的评论一针见血:“想用金钱买感情本就荒唐,出尔反尔更是失了底线”“陈某的冷静是保护自己,法院的判决是守住公道”。
这场纠纷最终以朱某某的败诉告终,她不仅没换来想要的感情,反而付出了 300万的代价,更留下了道德污点。
重庆某律所李律师对此案的解读颇具深意:这起案件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婚姻不是可以用钱交易的商品,忠诚是不可突破的底线。
同时,大额财产往来务必明确性质并留存证据,而诚信更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任何试图钻法律空子、违背道德的行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300万没能买到爱情,两场诉讼没能挽回损失,这场由婚外情引发的纠纷最终沉淀为最真实的警示:感情里的捷径往往布满陷阱,婚姻中的忠诚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唯有守住道德底线,秉持诚信本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安稳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