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农民交公粮该不该视同养老保险缴费的话题一直很火。
![]()
过去,农民交公粮、缴农业税,为国家发展出了大力气、做了大贡献。计划经济年代,他们把好粮食交出去,自己却常靠粗粮凑合,撑起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工业积累。可如今,城乡养老差距明显,不少农民每月养老金才百来块,和职工养老金比起来差了一大截。
有人觉得,当年农民交公粮就该视同缴费,他们的贡献不该被忘记。
人大代表也提议,把农民交农业税的年限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让农民养老更有保障。但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质疑农民贡献是否被高估,觉得农业税占比不高,不该和职工视同缴费类比。
![]()
还有人说,农民没人事档案,交粮记录难统计,操作起来有难度。可别忘了,早年农民除了交公粮,还有“三提五统”等负担,为国家建设出了不少力。
政府数据显示,1950年农业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达39%,这实实在在的贡献咋能忽视?
职工有视同缴费政策,是因为社保改革前的工作年限需要补偿,农民的历史贡献难道就不该被认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通过户籍、土地承包等数据,完全能想办法追溯农民交粮记录。
![]()
问题的关键,或许不是能不能算,而是愿不愿意正视农民的付出。我个人认为,历史贡献不该因身份不同而被区别对待,公平不该有城乡之分。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确实该提高,这既是对他们过去贡献的回馈,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除了考虑视同缴费,还得想想怎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大政府补贴,让农民多缴多得。也可以探索农村养老新方式,比如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让农民晚年更安心。但农民交公粮到底能不能视同缴费,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探讨,政策推进也需要时间。
这背后折射的,是如何让每一份历史贡献都得到合理回报,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所有人。养老公平是道复杂的题,却也是必须答好的题,因为它关系着无数农民的晚年生活。
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关注公平正义,就是关注每一个为国家建设出过力的群体。希望未来能有更合理的政策,让农民的养老不再愁,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