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3日报道:金秋时节,国庆与中秋双节喜相逢。刚结束首次澳洲巡演、载誉归国的上海民族乐团艺术家们,甫一落地上海便马不停蹄——9月27日,他们即刻集结排练厅,以高强度、快节奏的排练,同步推进文华奖备战与“双节”系列演出,用汗水与琴声奏响别样的节日乐章,排练厅内乐音流淌,尽显“假期战斗模式”的专注与热情。
![]()
剑指文华奖!《海上生民乐》重庆竞逐国家级荣誉
作为上海首次冲击文华奖的民乐作品,《海上生民乐》将于10月21日至22日登陆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参与这一国家级文化艺术大奖的角逐。这部历经近十年精心打磨的作品,已衍生出多媒体音乐现场、民族管弦音乐会等多个版本,累计演出超220场:不仅成为首个在上海音乐厅完成六轮140场演出的民乐驻场项目,更走出国门,巡演至全球15个国家的52座城市,成为中国民乐“走出去”的闪亮名片。
![]()
“《海上生民乐》不只是一场音乐会,更是可听、可看、可沉浸的国风幻境。”乐团团长罗小慈表示,艺术家们正全力以赴精雕细琢。创作团队并未固守过往成就,针对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的声学环境与舞台空间,从音乐编排到音响、舞美、灯光、多媒体及造型设计逐一复盘,力求在全新舞台上实现细节完美融合,尽显这部当代国乐精品的多元魅力。
四度归来!《云之上》打造“立体声音建筑”
10月3日至4日,上海民族乐团原创口碑力作《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将第四次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自2023年首演以来,这部作品以独特的空间表达引发业界关注:舞台中央,14位演奏家围坐成圆重构声部秩序;6位歌者如流动音符穿梭其间,织就第一层听觉梦境;二楼看台上,6位鼓手与11位中福会少年宫合唱团童声组成“空中乐团”,与主舞台上下呼应,在剧场内搭建起一座立体“声音建筑”,彻底拓展了民乐声场的想象边界。
![]()
“《云之上》是心灵的自由旅程,能听见自然呼吸、水流经过,感受星光闪烁。”排练指挥彭菲如此诠释。琵琶首席俞冰视其为“另一片天空”,可在浩瀚宇宙中聆听国乐天籁;打击乐声部首席王音睿则直言,鼓槌随旋律升起时,能感受到对宇宙的仰望、对人生的诠释与对自然的崇敬。演出尾声,1862剧场幕帘缓缓升起,黄浦江夜景映入眼帘,舞台艺术能量与城市脉动同频,正如观众感叹:“剧场边界消失时,艺术便与生活相融,留下直击心灵的震撼。”
沪喀情深!民乐小分队扎根边疆送文化
双节期间,上海民族乐团的另一支队伍同样忙碌——胡晨韵、张佳伟等十余位演奏家组成小分队奔赴喀什,延续“国乐咏中华”第二季活动。10月1日晚,他们与喀什歌舞团民乐团联袂献上“喀什地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金秋音乐会”,用多元交融的乐章勾勒民族团结画卷。
![]()
音乐的传递不止于剧场。随后,艺术家们深入莎车、泽普、叶城等地,将11场音乐会送到乡亲身边,更走进驻喀什部队,与1300名官兵共赏海派民乐。“这几天和当地乐团一起下部队、赴四县演出,真切感受到大家对民族音乐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唢呐演奏家胡晨韵表示,期待与各民族艺术家展开更多合作,碰撞文化火花。
从重庆竞逐文华奖的荣光,到上海探索国乐的多维表达,再到喀什边疆传递文化温情,上海民族乐团以不同舞台诠释着对民乐的坚守。正如乐团所期:让更多人听见,原来民乐,可以这样近,可以这样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