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
导 读
十一假期第三天了,刷着别人的全家福和旅行照,心里是不是有点空落落的?有一种,我难道被世界“剩下了”?的感觉。
科学伙伴从不灌鸡汤,也不点情绪,今天伙伴君只想给你看看顶级期刊的硬核科学研究是怎么看待这种感受的。而且,提前透露一句,当你我感觉到孤单时,大脑其实早就准备好了“解药”!
读下去,只需3个简单方法,就能把一个人的假期,过成一场别人羡慕不来的身心“高级SPA”。
走,跟伙伴君来!
今日主笔 | 晶恒
● ● ●
国庆假期,感觉被全世界“剩下”了?恭喜,这是大脑升级的绝佳机会
伙伴君今早一睁眼,习惯性地刷了下朋友圈。嚯喔,不是在高速上堵着,就是在景点里看人山人海,再不就是一家人吃着大餐,其乐融融。照片里每个人都笑得特别开心。
再看看我自个儿这儿呢,安安静静,平时总响个不停的手机,这两天也跟放假了似的。小朋友们有自己的小家庭要去忙,老朋友们也早就计划好了全家出游。突然之间,感觉自己像是被热闹给“剩下”了。
此刻阅读的您不知道是不是也有点这种感觉,或者能体会到这种情境——心里有点空落落的,又有点说不出的烦躁。
以前伙伴君会觉得,这可能就是人有了一些年资后的“矫情”。但闲着也是闲着,就去翻了翻一些国际上的研究,想看看科学家们对我们这种“假期落单”的情况是怎么说的。
嘿,您别说,真让我发现了一些颠覆认知的东西。原来,高质量的独处,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可以提升幸福感和大脑健康的“高级能力”!
这事儿,真是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
![]()
颠覆认知一:你的大脑需要“敬畏感”来对抗孤单
咱们先说一个词,叫“敬畏感”(Awe)。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看到非常宏大、壮美、超出你日常理解的东西时,那种“哇”的一声,感觉自己特别渺小的感觉。比如,面对着大海、看着满天繁星、或者欣赏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这个领域有篇很关键的研究,是由学者保罗·皮夫(Paul k Piff)和达契尔·克特纳(Dacher Keltner)等几名科学家联合发表在顶级期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标题是《敬畏感、“小我”与亲社会行为》。这个研究科学地证明了:当我们体验到敬畏感时,大脑中负责“自我关注”的区域活动会减弱。
说白了,就是当你的注意力被外部宏大的事物吸引时,你就没工夫去想自己那些烦心事和孤单感了。你的“小我”暂时消失了,融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太大了!
你甚至都不用出门。在家里,找一部像《地球脉动》这种场面宏大的自然纪录片,把灯关掉,安安静静地看上一集。或者,你也可以找一个古典音乐的歌单,戴上耳机,让思绪跟着音乐去“旅行”。再或者,傍晚的时候,去阳台上,不玩手机,就静静地看着太阳落下,云彩变色。
这,就是最简单、最科学的“情绪按摩”,它能把你的视角从“我好孤单”切换到“世界壮丽”。
![]()
颠覆认知二:你需要的不是“社交大餐”,而是几份“社交零食”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说法,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尼古拉斯·埃普利(Nicholas Epley)和朱莉安娜·施罗德(Juliana Schroeder)。
他们在权威的《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上发表过一篇开创性的研究,标题叫《错误地寻求独处》(Mistakenly Seeking Solitude)。研究发现,我们很多人,包括在上下班路上的人,总以为自己一个人待着会更舒服,所以会主动避开和陌生人交流。
但实验结果恰恰相反!那些“被迫”与陌生人聊了几句的人,心情愉悦度远高于那些独自坐着的人。我们其实是“错误地”预判了社交带来的感受。
基于这个研究,就诞生了“社交零食”(Social Snacking)这个好玩的概念。咱们饿了会吃零食,而简短、轻松的社交,就像给情绪吃点心。
什么是“社交零食”?
下楼买菜的时候,跟熟悉的摊主多聊两句:“今天这菜真新鲜啊!”
取快递的时候,对快递小哥笑着说声“辛苦了,路上注意安全”。
在小区里散步,跟迎面走来的邻居点个头,微笑一下。
别小看这一声简单的问候,它就像一颗情绪维生素,能快速、高效地补充你的“社交能量”,让你感觉自己和世界还连结着。
![]()
颠覆认知三:把“被迫独处”变成“主动心流”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个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他那本风靡全球的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里提出来的,他还在一个全球著名的TED演讲上分享过。
“心流”(Flow)是指当你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完全沉浸其中,甚至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状态。比如你专心致志地写一幅书法、研究一道新菜、或者给一盆花换土修枝。
关键点来了:孤独感最伤人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无事可做的一个人”。
当你的大脑处于无聊空闲和被动状态时,就容易胡思乱想,陷入负面情绪。而“心流”状态,是主动地、有目的地占据你的大脑带宽,让它没机会去内耗。
所以,咱们得把“被迫一个人待着”,升级为“主动选择享受独处”。
怎么做?
找一件让你能“钻进去”的事。这件事最好是:
1. 稍微有点挑战,但你努力一下又能够得着。
2. 能让你看到即时反馈(比如菜做好了,字写完了)。
3. 是你自己真心喜欢的。
可以是多年前想捡起来的乐器,可以是拼一个稍微复杂的模型,可以是看一本需要动点脑筋的历史书,甚至可以是把家里一个凌乱的抽屉彻底整理干净。
当你完成之后,那种由内而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外部的热闹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伙伴们,如果这个假期你也是一个人,别觉得这是什么坏事。这反而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你能科学地、高效地给自己的身心做一次“高级保养”。
晶恒说两句,别再被动地刷着手机,羡慕别人的热闹了
伙伴们,要不就从此刻开始,挑上面任何一件事试试?去感受一下“敬畏感”,去“吃”一份“社交零食”,或者让自己进入一次“心流”状态。
真心推荐你试试。伙伴君相信,等假期结束,你的身心状态可能会比那些出去玩的人还好呢!
本文仅作科普分享使用,欢迎小伙伴们点、收藏、关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欢迎您把
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