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闯关东后人群体来说,传统节日的到来,往往更会触动他们对于祖籍地的思念。昨日笔者在抖音(同样名为“胶东故事会”)上,就收到了一位闯关东后人发来的寻根求助信息。
这位闯关东后人姓王,今年55岁。据他介绍,其家族相传是在清光绪十六年从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五甲丰盛社狗塔铺枣园王家”迁至关外,后定居于沈阳。原本相应地址和先祖名讳都记录于家谱之中,可惜在特殊历史时期毁坏,仅口传下来少许信息。随着年龄增长,王先生对于家族祖籍愈发关注,其家中几位年近耄耋的长辈对此更是念念不忘。此番中秋将至之际,他触景生情,便向我们寻求帮助。
在这则寻根案例中,地名是主要的线索。受口传及方言发音等因素影响,闯关东后人提供的地名线索往往存在次序紊乱、用字不准等情况。就“即墨县五甲丰盛社狗塔铺枣园王家”这个地名来说,“五甲”的次序不应紧跟“即墨县”之后。如果暂且将“五甲”去掉,剩下的信息则是“即墨县丰盛社狗塔铺枣园王家”。(注:清代即墨县实行乡社,县下设乡,乡下有社,以社领村,至于“甲”,更接近一种税收或管理划片单位,一社之内往往划分多个甲,以数字编号。由于档案资料缺乏,某个甲所指代的范围大多难以确定。)
看到上述地名中的“狗塔铺”和“枣园”这两处字眼,笔者顿感似曾相识。尤其是其中的枣园村,令笔者想起2021年春天时曾去探访过的青岛市李沧区大枣园村(现为社区,属李沧区湘潭路街道)。该村原名为“枣园”,保留有为清代王姓人建立的功德牌坊,被列为山东省级文保单位。
![]()
(▲大枣园村的王姓功德牌坊,为清代该村人王柱今以及他的子孙所建)
由于姓氏和地名都有吻合之处,且光绪年间距今不远,笔者就尝试以“枣园”这个地名为线索,开始比对同治版《即墨县志》绘制的地图。幸运的是,在该县西南方位的仁化乡地界,很快就找到了“枣园”的位置示意,而在其北面不远,还有一处村庄赫然标注着“狗塔埠”的名称。“铺”与“埠”发音相近,寻根者所说的“狗塔铺”应当就是“狗塔埠”的讹写。
![]()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中对南渠社、枣园村和狗塔埠的位置标注)
继续查询资料可知,清代即墨县的狗塔埠村,经过地名演变和区划调整,对应的是现在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的红埠社区(村)。关于“狗塔埠”一名的由来和更名的经过,地名资料的记载为:相传,明永乐初年,韩氏祖由云南迁来立村。至永乐末年,王氏祖“吉忠”与韩氏女联姻后,韩氏迁去白沙,王氏由西南庄(现村南二里处)迁此,繁衍至今。当地民间广泛流传有“忠犬救主”的故事,据说那条忠心的狗为救主而死后,主人为了纪念此事,将狗埋于高埠,并砌以砖塔,因此这里便被称作“狗塔埠”。1967年嫌村名不雅,改名“红埠”。
通过以上信息可知,狗塔埠、枣园这两处字眼均有相对应的村庄,且两地皆有王姓聚居。根据《即墨县志》的标注,这两个村皆位于“南渠社”(亦写作南曲社)附近,属仁化乡管辖,寻根者口传的“丰盛社”不准。当时即墨县辖下带“丰”字的社只有一个,就是西移风乡的丰台社。
综合推断,沈阳这支王姓闯关东后人祖居地的准确表述应为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仁化乡南渠社狗塔埠村或枣园村。笔者将分析结果告知王先生,他十分高兴,表示后续将前往这两个村庄实地探访比对族谱信息。在这里,也祝愿他和家族能顺利圆梦,最终确认祖籍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