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大多数人来说,头皮并不是我们日常关注的焦点。可就在不经意的一天,52岁的王阿姨突然发现,自己的头皮上不仅多了几个红肿的小疙瘩,还总是觉得痒,偶尔会抓破变成脓包。起初,王阿姨以为不过是“上火”或洗发水不合适,谁知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疙瘩竟越来越多。
一次理发时,理发师关切地说:“阿姨,您的头皮是不是经常发炎?这可能需要去医院看看!”王阿姨心里顿时一紧,难道只是普通的皮肤问题吗?还是身体在向她发出某种信号?
事实上,“头皮长疙瘩、脓包”在中老年群体并不少见。可是,大家真的了解这些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的健康隐患吗?有些情况并非小事,甚至可能关联3种疾病。尤其是第三种,往往被忽略,却带来不小的麻烦。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头皮反复出现疙瘩和脓包,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样科学应对?
![]()
不少中老年朋友常有疑问:“头皮总爱冒痘痘,是不是清洁不彻底?”其实,头皮皮脂腺丰富,油脂分泌较旺,办公室内空气污浊或生活作息不规律,都可能引发头皮不适。但反复、长久性出现红肿疙瘩和脓包,绝非简单清洁能解决。
专家指出,导致头皮反复长疙瘩、脓包的常见原因包括:
1、毛囊炎、皮脂腺炎
这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头皮疾病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报告》,毛囊炎在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8.1%。表现为小丘疹、脓包,抓挠易破溃反复。
2、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油性头皮。哈佛大学皮肤科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与头皮菌群失衡及皮脂分泌增加密切相关。除红疹、脱屑,还可并发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3、免疫或内分泌相关疾病
长时间不愈或合并身体其他症状(如掉发、发热),应警惕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14.2%,一旦免疫力下降,头皮、毛囊极易反复感染。
有意思的是,一项皮肤健康问卷调查发现,超七成受访者将头皮疙瘩归因于“湿气重”或“上火”,却忽视了专业诊断的重要性。如果疙瘩持续2周以上不消退、范围扩大、反复破溃,甚至有渗液、异味,建议及时就医。
许多人会选择“置之不理”或自行用药,结果小问题变成大困扰。如果持续不重视,头皮问题有可能引发以下变化:
1、感染蔓延,出现头皮大面积红肿、渗液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数据显示,30%的慢性头皮毛囊炎患者因反复搔抓,细菌侵袭导致局部炎症扩散,严重时甚至需抗生素治疗。反复破溃还可能造成瘢痕、永久性毛发减少。
2、长时间炎症导致头皮肿块、色素沉着
慢性炎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头皮出现色素沉着、结痂、斑秃等多种表现。首都医科大学研究显示,头皮慢性炎症患者中新发区域性脱发率比正常人高出19%-27%,且恢复速度慢。
![]()
3、或提示全身性慢性疾病的信号
头皮问题背后,或许是免疫、激素或代谢异常的外在表现。尤其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患者,皮肤抵抗力差,极易出现难愈合的脓包。数据显示,近45%的2型糖尿病患者曾有过皮肤感染或溃疡史,其中以头皮和四肢为多。
如果你有长期头皮疙瘩、易感染、合并血糖异常或其他自身免疫症状,务必要高度重视。
1、选择温和清洁产品保持头皮卫生建议使用无刺激性、pH值适宜(5.5-6.5)的洗发水,每次用温水轻柔按摩头皮,避免搔抓和用力抓挠。头皮若已有脓包,禁止反复抠拨,防止感染扩散。
2、规律作息,改善饮食结构,减少油腻和高糖食物脂肪及糖分摄入过高,会刺激皮脂腺分泌,诱发毛囊堵塞。《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油脂摄入量不超过40克,饱和脂肪占比应降低至总热量的10%以内。多吃富含维生素B、E的新鲜蔬菜。
![]()
3、如持续2周不见好转或伴有掉发、渗液、瘙痒难忍等,应及时面诊皮肤科专业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局部用药(如抗生素软膏或抗真菌药物)、物理治疗(如光疗)等,对症治疗能显著缩短恢复周期,提高生活质量。切勿盲目使用激素药膏,不要轻信网络偏方。
健康的头皮,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大多数头皮疙瘩、脓包可以通过科学护理和及时处理有效获得改善。但如果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或伴有其他身体症状,务必先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再对症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