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所谓的经济学家张捷抛出一番惊人建议:主张恢复农业税。他声称,这一政策不仅能“激发农民责任感和荣誉感”,甚至举例称,“农民承包30亩芹菜,年收入可超200万元”。
按张捷的说法,他提出恢复农业税,针对的是资本下乡可能引发的避税、套取补贴和土地兼并风险,旨在防止资本利用农业免税政策进行利润转移,对其他纳税人不公,恢复税收可维护税制公平,防止农业成为“避税天堂”。只对大规模经营的资本征税,对小农户则继续实行免税和补贴政策,可以保护真正农民的利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障国家长远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他认为,认为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享有收益,就应履行纳税义务,这关乎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并有助于增强国家意识和与国家的联系。
![]()
这一言论迅速在网络炸锅,被形容为“无中生有的搜刮”,更被讽刺为“夺泥燕口、蚊腹刳油”。舆论普遍认为,张捷提议的表述极易引发误解,让人感觉是针对所有农民,且“承包30亩芹菜年入200万”等举例被指严重脱离农民收入现实。当前绝大多数农民收入微薄,若实行普惠性税收,将极大加重其负担,与“强农惠农”的国家政策方向背道而驰。而若实行普惠性税收,将极大加重绝大多数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民负担。当前农业生产成本高、风险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征税缺乏现实基础。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精准区分“资本”与“小农”极其困难,政策执行容易走样,可能引发乱收费等问题,最终伤害普通农民。农业税在历史上曾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2006年取消是重大德政,恢复农业税被视为历史的倒退,很多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在当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任何增负政策都可能加剧土地抛荒,直接威胁当前的粮食安全。
最终,张捷教授本人也澄清,其本意是针对资本而非普通农民。目前,这一讨论仍限于学术和舆论范畴,并未获得任何官方机构的认可或采纳。国家的农业政策依然以强农惠农、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继续实施各项农业补贴和支持政策。
![]()
确实,在当下,这种主张若真落地,将逼农民走向绝境,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
张捷不清楚这个后果吗?
笔者觉得他是清楚的。他也知道他的提法不会被采纳,但他还是要这样说。
为什么呢?
如果大家还记得2021年发生的司马南对联想集团和柳传志的无端攻击,就能明白其中原委。
从2021年10月起,司马南连发视频质疑联想,核心问题包括:国有资产是否被流失、高管薪酬过高、中科院持股比例下降等。
接着,张捷挺身而出,以一个出身学术世家、熟悉中科院情况、背景深厚的学者的身份,从知识产权和历史渊源角度进行深度剖析,质疑倪光南院士成果未能获得专利可能与柳传志家族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力有关。用张捷的话来说,柳家三代人,最擅长的就是摘桃子、抢果实、“贪天之功”,联想”两个字,都是来自于倪光南院士发明的“联想式汉卡”。张捷在造谣中深挖柳传志的祖辈,利用六七十年代舆论中对民族企业家的污蔑,由此推断出柳传志的祖辈混蛋,柳传志自然卑鄙。
![]()
在此事件中,张捷与司马南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分工”:司马南作为前台的意见领袖,以通俗易懂、富有煽动性的方式设置公共议程,吸引大众关注。张捷作为后台的深度分析者,以专业知识和独特背景提供学理和事实层面的支撑,增强了质疑的可信度。这种组合有效地维持了话题的热度,以至于坊间传言,柳传志不怕司马南单怕张捷。
如此可见张捷的阴狠。
现在,司马南坍塌了,但司马南操作话题引领舆论获得流量进而获取暴利的模式却被证明是一个在网络时代非常有效的好东西。所以张捷想承接下来,把司马南用过的招式再来一遍,进而复制第二个司马南。
这就是张捷在农业税问题上大放厥词的原因。
诸位以为然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