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喜迎丰收之际,我国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提到粮食,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水稻、小米、玉米,这三大作物是我国主要粮食。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是南方地区的主粮,就拿我老家湖南来说,可以种植双季稻,也就是早稻和晚稻,如果种植中稻的话,只能种植一季。
小麦种植则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河南、山东是冬小麦主要种植产区之一。在南方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但是产量并不是很高,再加上南方山区比较多,不方便用收割机收割。
玉米种植是比较广泛的,南北地区都有种植。玉米原产中南美洲,于16世纪中期传入我国,传入途径有陆路,也有海路。
![]()
除此之外,红薯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不是主粮。
红薯传入国内的时间要比玉米晚,于1593年传入中国。当时传入国内的背景是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当时我国水稻亩产量并不高,福建地区水稻亩产量只有三四百斤一亩左右,但当时菲律宾红薯亩产可达5000斤,为了缓解饥荒,红薯也就这样被引进过来了。
![]()
其实,在引进来之后,红薯解决了不少粮食短缺问题。根据我父母描述,他们那个年代,吃不饱的时候,就吃红薯果腹。
河南有一名网友是这样说的“小时候老家有一个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镆、离了红薯不能活,那时候煮红薯、蒸红薯、烧红薯、烤红薯、红薯面条、红薯面馍、红薯叶菜等等,一天三顿吃红薯的场景历历在目,在那时也吃伤了”。
不可否认的是,红薯是当时的救命粮,试想一下,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地爪赛过山珍海味。在那个年代能吃饱就行。但现如今,吃饱问题已经解决,水稻产量年年递增,这得益于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对此,有不少人提出“为什么红薯不能成为主粮”的疑惑,很多人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1、红薯营养价值低
红薯属于粗粮,每一百克红薯含碳水化合物15.3克,而水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之外,还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精加工的水稻,会称为大米,就属于细粮。我们现在市场上卖的大米,都是细粮。
![]()
不过,现如今人们身体营养价值基本过剩,开始讲究养生,红薯作为粗粮之一,深受不少人的喜爱,但并不是全民。
2、红薯不耐储存
我们老家这边每年十月或十一月挖红薯,红薯挖回家之后,会放到地窖里面,最多能保存到开春。开春以后,你会发现红薯有很多腐烂的,并伴随一股霉味。
因此,不耐储存也是红薯的弊端之一,在以前那个年代只有秋季和冬季有红薯吃好,春季和夏季基本没有。不过现在,随着科技水平提高,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红薯,但在人们观念中冬季吃红薯的较多。
![]()
3、红薯种植土壤要求
红薯并不是所有土壤都适合种植和高产的,种植在沙壤土中可以高产,但种植在黏土当中产量就很低。像南方地区黏土比较多,适合种植的作物不一样,要根据土壤类型特点来种植。
综上,红薯不能成为主粮和多方面原因有关,而且吃多了会消化不良,特别是肠胃不好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