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最后一刻努力,希望为伊朗争取更多缓冲时间,但9个国家的反对票让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急需战机保卫核设施的关键时刻,伊朗竟然放弃了性能更优的歼-10CE,转而选择了俄制米格-29MK2。
中俄援手为何落空?伊朗选择为何如此出人意料?
![]()
657
9票重锤砸碎最后希望
9票反对,2票弃权,4票赞成。
9月26日傍晚,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厅内,这组数字像一记重锤,彻底砸碎了中俄两国为伊朗争取的最后一线生机。
中俄提出的关于延长伊朗制裁豁免期限的决议草案,本想给德黑兰多争取6个月的缓冲时间,让外交谈判有更多空间。但美英法德等9个国家的铁板反对,让这份草案胎死腹中。
![]()
制裁这张大网重新罩向伊朗。
联合国第1737号决议制裁委员会立即重新激活,涵盖核计划、军工、金融等各个领域的限制措施全面恢复。伊朗的能源出口、海外转账、债券发行统统被卡住,连美元等硬通货的供应都断了线。
伊朗外交部当天就召回了驻英法德三国大使,痛斥制裁的非法性。
![]()
但愤怒改变不了现实。德黑兰的街头开始出现零星抗议,物价飞涨,黑市汇率彻底乱套。更要命的是,以色列空军的威胁正在逼近,而伊朗的天空防护却捉襟见肘。
就在这个火烧眉毛的关头,一个令外界困惑的消息传来。
伊朗空军确认,将采购俄制米格-29MK2战机,而不是技术更先进、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歼-10CE。这个选择让很多军事观察家摸不着头脑。
![]()
歼-10CE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拳头产品,4.5代机的技术水准,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空空导弹,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后表现优异。
而米格-29MK2?说白了就是苏联时代老古董的现代化改装版。
伊朗为什么要舍先进求落后?这背后,藏着四个不得不说的现实考量。
![]()
四道现实门槛拦住歼-10
第一道门槛,时间等不起。
以色列的F-35战机随时可能出现在德黑兰上空,伊朗需要的是立即能用的防空力量,而不是遥遥无期的技术升级。
歼-10CE从下单到交付,保守估计需要2到3年时间。成都飞机集团的生产线忙着给巴基斯坦和埃及供货,伊朗这个新客户得排队等候。
![]()
更麻烦的是后续配套。
伊朗飞行员从来没碰过歼-10,需要重新培训;地勤维护体系得从头建立;模拟器、弹药库、备件仓储,这些配套设施少说也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善。
而米格-29呢?伊朗空军从80年代就开始使用,飞行员闭着眼都能开。
![]()
俄罗斯库存里有数百架苏联时代的米格-29机体,升级个航电系统,换个雷达发动机,几个月就能交货。2025年9月23日,伊朗议员就公开确认,首批米格-29已经运抵设拉子空军基地。
第二道门槛,钱的问题更现实。
制裁一来,伊朗的外汇储备本就捉襟见肘,美元转账更是难如登天。歼-10CE单价约4000万美元,买几十架就是几十亿的大买卖,伊朗真的掏不出这笔现金。
![]()
中国军售通常要求硬通货结算,石油换装备的模式风险太大,容易被制裁波及。
俄罗斯就没这个顾虑了。米格-29MK2单价只有歼-10CE的一半,2000万美元左右就能搞定。更关键的是,莫斯科愿意接受石油天然气抵债,里海管道一通,货款两清。
第三道门槛,供应商的顾虑。
![]()
成都飞机集团可不是只做军机的。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民用航空零部件,波音、空客、达索都是重要客户。
一旦卷入对伊朗军售,西方制裁必然接踵而至,民用业务首当其冲。为了一单军机生意,砸掉整个民用市场?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第四道门槛,伊朗需要靠山。
![]()
买战机不光是买硬件,更是买背后的战略支撑。伊朗需要的不仅是飞机,还有危急时刻的军事援助、情报支持、弹药补给。
成飞算盘与伊朗急需的碰撞
俄罗斯和伊朗2025年1月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协议,不是一纸空文。
两国之间只隔着一片里海,一旦有事,武器弹药能够直接运送,不用担心第三方的阻挠。而且俄罗斯在叙利亚有军事基地,在中东地区有实际的军事存在。
![]()
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帕克普尔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萨维都已公开表态,伊朗武装力量做好了应对任何威胁的准备。这话听起来硬气,但背后的底气来自哪里?
就来自俄罗斯这个战略靠山。
米格-29MK2配备的甲虫雷达,探测距离达到120公里;挂载的R-77M空空导弹,性能远超老式的R-27;两台RD-33MK发动机,推力更大,机动性更强。
![]()
更重要的是,这些装备能够与伊朗现有的俄制防空系统无缝对接。
伊朗的S-300、S-400防空导弹系统,地面预警雷达网络,全都是俄制标准。米格-29MK2一到位,立即就能融入整个防空体系,形成完整的空中防护网。
而歼-10CE呢?中国标准的雷达接口、武器系统、数据链协议,跟伊朗现有装备南辕北辙。
![]()
从商业角度看,成飞的顾虑完全可以理解。
公司在全球有十几个国家的客户,民用航空零部件业务占据重要份额。一旦因为军售伊朗被西方制裁,损失的可不止是几十亿美元的军机订单,而是整个国际市场的准入资格。
俄罗斯就没这个包袱了。
![]()
莫斯科本来就被西方制裁,多一项少一项都无所谓。而且俄国军工急需现金流,伊朗的能源换装备模式正合其意。
这几个月,不只是伊朗在抢购俄制库存战机。苏丹、乌兹别克斯坦也在排队等货,俄式装备圈层正在迅速扩张。
中国呢?在军贸领域暂时选择了回避高风险区域的策略,专注于相对安全的亚洲和非洲市场。
![]()
生存面前,先进让位给现实
伊朗的选择,说到底是一次现实主义的胜利。
当技术先进性遭遇生存现实,当理想配置碰上实际约束,务实往往胜过完美。这不是伊朗的认怂,而是小国在大国博弈夹缝中的生存智慧。
看看伊朗面临的选择环境:制裁封锁了大部分采购渠道,时间压力不允许从容选择,资金约束限制了高端配置,地缘关系决定了战略依赖。
![]()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可获得性比先进性更重要,可依赖性比技术指标更关键。
米格-29MK2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它是当下能拿到手的;虽然性能不是最优的,但它能立刻形成战斗力;虽然价格不是最便宜的,但它的付款方式最灵活。
![]()
更深层次看,这次军购选择折射出的是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
制裁工具的滥用正在重塑全球军贸格局,技术先进性让位于政治可靠性,商业逻辑服从于地缘逻辑。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伊朗,也在改变整个国际军火市场的游戏规则。
中国军工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理性克制的一面。
![]()
成飞宁可放弃伊朗这个大客户,也要保护自己在全球民用航空产业链中的地位。这种长远考量,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俄罗斯则通过这次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东军火市场的传统优势。
![]()
库存战机的及时供应,不仅帮助伊朗解了燃眉之急,也让莫斯科在地缘竞争中占得先机。这种现货优势,在危机时刻往往比技术优势更管用。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伊朗的选择预示着国际军贸市场的进一步阵营化。
西方的制裁压力正在推动一些国家抱团取暖,形成相对独立的军工供应链。俄式装备圈层的扩张,中式装备在亚非的深耕,都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
技术标准让位于政治立场,这可能是未来国际军贸的新常态。
结语
伊朗的军购选择,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当理想遭遇现实,务实往往胜过完美。
制裁工具的滥用正在重塑国际军贸格局,技术先进性让位于政治可靠性,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你认为小国应该如何平衡技术追求与现实需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