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跃居全球第四:数智赋能与航线拓展双轮驱动,东北枢纽港口迎来质变
![]()
2025年9月至10月,全球港口行业迎来重要风向标——世界银行与标普全球联合发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2020—2024》,报告覆盖全球403个港口、超17.5万次船舶停靠数据及2.47亿标箱操作量,结果显示我国7个港口跻身全球十强,其中辽港集团旗下大连港排名从2022年的第42位、2023年的第14位,跃升至2024年的全球第四,三年实现跨越式攀升,成为东北亚港口发展的亮眼样本。
![]()
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大连港的此次排名突破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硬件升级、数智转型与服务优化的深度协同。从基础设施来看,大连港坐拥天然不冻港优势,现有7个专业装卸作业区、100多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0余个,最大水深达-17.5米,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600万标箱,仓库面积超31.9万平方米、货物堆场超320万平方米,硬件规模稳居东北港口首位。而在航线网络布局上,大连港持续填补远洋干线直航空白,新增多条欧洲、中南美重点航区直航班轮,截至2024年已开通集装箱航线106条,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个港口,实现对RCEP成员国核心港口的全覆盖,为区域外贸打通“海上动脉”。
![]()
数智化转型则是大连港效率提升的核心引擎。依托自动化码头高覆盖率、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及口岸单位与物流企业的数据互通,大连港的运营效率实现显著突破:较2020年,船舶即到即靠率提升42%,船舶作业效率提升16%,车辆在港时间缩短21%,“高精准”与“优速捷”两大服务品牌成为行业标杆。这一转变直接反映在业务数据上——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仅大连集装箱码头公司就完成船舶作业63艘次,集装箱量同比增长超20%;大连港油码头公司创新采用“卸油入罐+同步过驳”工艺,单船完成13.2万吨原油接卸,节日期间吞吐量超90万吨,多业务板块呈现“量效齐升”态势。
![]()
值得关注的是,大连港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深度绑定,其作为“东北海陆大通道”核心枢纽的作用持续凸显。从隶属关系看,大连港是辽宁港口集团(简称“辽港集团”)旗下核心外贸集装箱枢纽港,而辽港集团目前在用生产性泊位18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54个,通过能力超6亿吨,下辖大连港、营口港,并托管丹东港、盘锦港、绥中港,形成“一核多极”的港口集群格局。其中大连港单独拥有生产性泊位86个,年通过能力2.7亿吨,不仅是全国三大油品转运中心之一,更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与汽车滚装码头运营商——其汽车码头年通过能力达49.67万辆,可停靠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2025年外贸商品车作业量同比增长58%,成为国内整车海运进口的关键节点。
![]()
从资本市场视角看,大连港的发展潜力也逐步释放。其关联上市主体“辽港股份”(证券代码:601880)近期股价保持稳定,2025年9月24日至9月30日期间,公司总市值稳定在407.79亿元至419.58亿元区间,9月30日收盘价1.74元,PE(市盈率)21.4570、PB(市净率)1.0241、PS(市销率)3.6020,估值水平与港口水运板块整体持平,反映出市场对其经营稳定性的认可。
![]()
回溯大连港的发展历程,从1899年开港,到2006年H股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再到如今跃居全球第四,其每一步跨越都紧扣时代脉搏——从“东北门户”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核心”,从“传统装卸港口”到“数智化综合物流服务商”,大连港的转型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质变,更是中国港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缩影。随着东北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与RCEP区域贸易活力释放,这座拥有120余年历史的港口,正以全球第四的新起点,为东北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