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在不久前,英国海军“里士满”号导弹护卫舰,跟美国海军的一艘导弹驱逐舰一道过航台湾海峡。事后,英国国防部发言人高调宣称,“里士满”号是作为“威尔斯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的一部分,对台湾海峡实施“例行性通过”,凸显英国致力促进“印太”区域的安全与繁荣,同时强化英国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承诺。
![]()
9 月 12 日清晨,台湾海峡北部海域雾气未散,英国皇家海军 “里士满” 号护卫舰正以 18 节航速穿越海峡。
这艘满载排水量 4900 吨的护卫舰隶属于 “威尔士亲王” 号航母打击群,是此次英军 “高桅行动” 的核心舰艇之一。
在此之前,英国国防部已通过媒体高调宣称,此举是对 “印太区域安全与繁荣” 的承诺,更是维护 “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的具体行动,字里行间透露出重回亚太的高调姿态。
![]()
“里士满” 号刚进入海峡中线西侧附近水域,甲板上的 “梅林” MK2 直升机便紧急升空,试图对周边海域实施抵近侦察。
但机组人员很快发现,雷达屏幕上出现多个快速逼近的光点,一架中国直 - 10 武装直升机已悄然出现在侧后方,保持着约 500 米的距离伴飞。
更令英军紧张的是,舰上通信系统突然接收到中英文双语警告:“你舰已进入敏感海域,立即调整航向,否则将采取必要反制措施”,而发出警告的并非直 - 10 机组,而是来自岸上的东部战区指挥中心。
![]()
上午 10 时许,对峙升级。“里士满” 号的对空警戒雷达突然捕捉到四架歼 - 16 战机,它们从东南方向高速接近,在距护卫舰约 8 公里处完成战术编队。
英国《泰晤士报》随后援引舰上军官的披露称,这些战机并未进行常规伴飞,而是直接进入攻击航线 —— 先是快速爬升至高空获取战术优势,随后以 50 度角俯冲而下,这正是空对舰导弹攻击的标准战术动作。
![]()
更令人窒息的是,歼 - 16 机群在俯冲过程中开启了火控雷达,“里士满” 号的电子战系统随即发出尖锐警报,显示舰艇已被锁定。
“他们这是在模拟击沉我们。” 一名匿名英军军官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整个过程持续约 12 分钟,歼 - 16 完成了从锁定到模拟发射的所有步骤,“就差真按发射按钮了”。
![]()
与此同时,中方的电子战压制同步展开,“里士满” 号的雷达屏幕出现大片雪花,通信系统陷入间歇性中断,与 “威尔士亲王” 号航母的联系一度中断超过 20 分钟。舰上官兵紧急启动备用通信频道,才勉强恢复基础联络,而此时歼 - 16 机群已完成第三次模拟攻击,转向脱离空域。
这场紧张对峙的背后,是英军精心策划的 “存在感秀”。此次 “高桅行动” 历时八个月,途经地中海、红海等多个海域,期间与美、日等国举行多场联合演习,还在新加坡、日本等地举办外交招待会,试图彰显 “日不落帝国” 的余威。
![]()
但现实却暴露了皇家海军的力不从心:作为编队核心的 “威尔士亲王” 号航母自服役以来故障不断,动力系统问题多次导致出海推迟,此次部署甚至不得不借用挪威护卫舰 “阿蒙森” 号担任警戒任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英军嘴上高调,行动中却暗藏谨慎。按照美国海军 “航行自由行动” 的惯例,舰艇通常会闯入 12 海里领海范围,但 “里士满” 号此次刻意保持在 12 至 24 海里的毗连区活动,甚至将美方的 “Fonops”(航行自由行动)改称为更为温和的 “Fona”(航行自由活动)。
![]()
即便如此,中方的反制力度仍远超英军预期,这与 2021 年 “伊丽莎白女王” 号航母穿越南海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 彼时中方主要以常规伴飞监控为主,而此次直接升级为实战化模拟攻击。
对峙结束后,英军的反应充满矛盾。英国国防部先是在声明中酸溜溜地指责中方行动 “不合国际惯例”“威胁航行自由”,却对自身挑衅行径避而不谈。
![]()
《泰晤士报》则披露,英军事后用了半个月才敢公开部分细节,还将舰艇系统受干扰、作战反应延迟等情况轻描淡写地解释为 “战术调整”。
而在英国国内,网友的评论呈现两极分化:有人怒斥 “军舰没用就该卖掉”,嘲讽英国 “沉溺于殖民时代的幻想”;也有人抱怨 “中国怎敢如此对待大客户”,这种脱离现实的言论更引发新一轮调侃。
中方的立场则通过官方渠道清晰传递。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在当日的通报中明确指出,英方行径传递错误信号,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战区部队已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此前更直接点明,坚决反对域外国家不远万里跑到亚太炫耀武力、插手搅局,要求英方不要打着幌子刷 “存在感”。
这些表态背后,是中方海空力量的实力支撑 —— 近年来联合海空警巡和实战化演练已成常态,反制范围从东海、台海延伸至整个南海,作战体系与电子对抗能力持续提升。
![]()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而是国际地缘格局变化的缩影。随着中方对周边海空掌控力的增强,外军的挑衅行动正遭遇越来越强硬的反制。
英军此次从高调穿越到狼狈撤离,暴露出技术代差与心理代差的双重现实:“里士满” 号的电子战系统无法有效抵御中方干扰,而英军官兵对中方实战化反制的准备严重不足。
![]()
更值得关注的是,“威尔士亲王” 号编队在南海还遭遇了中方舰艇的全程跟踪,包括一艘巡洋舰、两艘护卫舰和一艘监视船,挪威护卫舰曾试图插入双方之间形成屏障,却未能改变被监控的态势。
截至 9 月底,“里士满” 号已随编队抵达新加坡,但此次对峙的影响仍在发酵。有军事分析指出,中方的模拟攻击既是警告,也是实战训练的一部分,通过与外军舰艇的直接对抗,可进一步完善战术方案。
![]()
结语
而英军的经历则给其他域外国家提了醒:在亚太地区搞 “航行自由秀” 已越来越行不通,任何挑衅行为都将面临精准反制。
![]()
这场无声的较量最终以英军撤离告终,正如外界评论所言,他们撤走的不仅是军舰,更是那层早已名不副实的 “帝国颜面”。
参考信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