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哈马斯是一个慈善组织,你信吗?

0
分享至

提起哈马斯,多数人脑海里的标签是“恐怖组织”——爆炸、袭击、冲突似乎是它的全部注脚。这一印象并非空穴来风,从自杀式爆炸到火箭弹袭击,哈马斯的暴力手段使其长期被西方国家列为恐怖组织,也让它成为中东冲突的“风暴眼”。


哈马斯的标志

但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哈马斯其实是一个慈善组织、福利机构,你会相信吗?它送面包、办学校、开诊所,把援助物资变成触手可及的温暖,把生存保障变成贴在门上的标签。它经营学校、医院、慈善机构,提供从食品到丧葬的“一条龙”福利。


哈马斯创办的医院

“如果一个人给你免费面包,你吃还是不吃?”在加沙,这是200万巴勒斯坦人每天睁眼就要面对的生存选择题。过去17年,哈马斯把这片被封锁的土地变成了自己的“福利领地”,用一车车面粉、一间间教室、一瓶瓶药品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对许多巴勒斯坦人而言,哈马斯是“活着的依靠”。

今天,我们就拆开这张“福利网”,看看哈马斯是如何在加沙立足的,它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我们认为的残忍的恐怖组织却有那么多人追随,为什么那些恐怖袭击事件却出自一个慈善组织之手?

2007年6月,哈马斯通过武力冲突从法塔赫手中全面接管加沙地带。彼时的加沙,早已是一片风雨飘摇的废墟:以色列出于安全考虑实施的陆地、海上和空中封锁刚刚升级,法塔赫官员带着最后的行政资源仓皇撤离,发电厂、水厂、公路等基础设施在之前的冲突中损毁过半。联合国当时发布的报告显示,加沙走廊的失业率飙升至50%以上,青年失业率更是突破65%,人均日收入不足2美元,超过80%的人口需要人道主义援助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加沙地带发生爆炸

就在这片绝望的废墟上,哈马斯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他们将几十辆破旧的面包车改装成移动面包房,车身喷上绿色的新月标志和“真主的恩赐”字样,每天清晨、中午、傍晚三趟,准时穿梭在难民营狭窄的巷道里。“刚出炉的大饼,不要钱,真主给大家的礼物。”穿着绿色马甲的工作人员一边吆喝,一边把还带着余温的面包袋塞进居民怀里。对于家里有孩子的家庭,还会多给两个甜面包——那是用卡塔尔援助的白糖做的。

对当时的加沙人来说,思考“面包从哪里来”是件奢侈的事。当孩子因为饥饿哭闹不止,当橱柜里连一点面粉都找不到,那袋免费面包就是救命稻草。没人会追问面粉是用伊朗的资金购买的,还是通过埃及边境的走私通道运进来的;也没人会在意分发面包的人是不是昨天还在街头宣讲“圣战”。生存的本能压倒了一切理性判断。

这正是哈马斯想要的效果——精准投喂。在经济学上,这种在极端需求下的物资供给,属于“价格弹性为零”的情况,即无论附加什么条件,需求者都会接受;而在政治学层面,这是最隐蔽的“权力入口”。当一个组织掌握了你的生存命脉,你就不得不开始依赖它、顺从它。就像加沙老城的面包师萨利姆说的:“我曾经有自己的面包房,每天能卖200个大饼。但哈马斯的移动面包房来了之后,没人买我的了。现在我只能去申请他们的‘救济面包摊主’资格,前提是每周要参加三次他们组织的‘教义学习’。”

那袋免费面包,本质上是一张“依附门票”。拿到门票的人,从此进入了哈马斯构建的生存体系,也一步步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当生存问题暂时缓解,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加沙的公立学校在封锁中早已名存实亡:一间教室挤着70多个学生,黑板是用墨汁刷的木板,老师已经3个月没领到工资,教材更是几年没更新过。就在家长们为孩子的教育发愁时,哈马斯旗下的“伊斯兰综合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些学校的招生简章极具诱惑力:学费全免、校服免费、午餐免费,成绩优异者还能获得推荐到卡塔尔、土耳其等国大学留学的机会,留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伊斯兰慈善机构”承担。对大多数加沙家庭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招生简章角落里那行小字:“需遵守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要求”。

走进这些学校的教室,你会发现这里的“教育”与外界截然不同。墙上没有牛顿、爱因斯坦的画像,取而代之的是“烈士笑脸墙”——上面贴满了在对以色列袭击中死亡的哈马斯成员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写着“为真主牺牲,永享天园”。课程表上,除了数学、阿拉伯语等基础科目,比公立学校多了两门必修课:《耶路撒冷简史》和《圣战文学》。

《耶路撒冷简史》里,几乎所有内容都在强调“以色列是占领者”“夺回耶路撒冷是每个穆斯林的神圣职责”;《圣战文学》则收录了大量歌颂殉道的诗歌和故事,其中一篇《骑士与石头》讲述的是一个12岁男孩用石头袭击以色列士兵,最终被打死的“英雄事迹”,要求学生全文背诵。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偷偷展示了学生的作文本,一个10岁孩子写道:“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烈士,这样我的家人就能得到房子和钱,真主也会喜欢我。”

哈马斯把这一招叫做“教育嵌套”——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完美嵌套进教育体系中,用免费福利作为诱饵,锁定家长的选择空间。对家长来说,放弃免费的优质教育(至少硬件上比公立学校好),意味着要承担高昂的私立学校费用,这在人均日收入不足2美元的加沙几乎不可能。于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灌输极端思想,却连质疑的勇气都没有。就像一位有两个孩子在“伊斯兰综合学校”就读的母亲阿伊莎所说:“我知道那些课程有问题,但我能怎么办?公立学校连桌子都没有,我总不能让孩子在家待着。”

这些看似正规的学校,实际上是哈马斯的“兵工厂”。他们用免费教育筛选出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再通过多年的意识形态灌输,将孩子们培养成忠诚的“战士”。当这些孩子长大,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殉道是最高荣誉”,加入哈马斯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生存和教育之外,健康是加沙人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加沙的公立医院在封锁中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一台CT机要供整个医院使用,药品库存经常告急,普通患者预约一个专家号需要等4个月,做手术更是要排到半年以后。在这种情况下,哈马斯开办的“慈善诊所”成了很多人的救命稻草。

这些“慈善诊所”的服务堪称“贴心”:当天挂号当天就能看病,拍片、化验不收费,医生态度和蔼,甚至还会主动询问家庭情况。35岁的穆罕默德因为肾结石疼痛难忍,去公立医院预约要等4个月,而在哈马斯的“慈善诊所”,当天就做了B超,医生还给他开了两盒抗生素。“医生问了我家里有几口人、靠什么收入、经常去哪个清真寺做礼拜,我以为是关心我,就都告诉他了。”穆罕默德说。

他不知道的是,他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被医生录入了电脑里的“社会服务系统”。这个系统由哈马斯的“社会服务委员会”负责维护,收集了加沙几乎所有接受过“慈善服务”居民的详细信息:家庭人口、收入状况、健康情况、宗教活动、政治倾向,甚至包括是否有亲属在以色列工作。这些数据可不是用来“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是为哈马斯的“奖惩机制”提供依据。

比如,如果你经常参加哈马斯组织的活动,对他们的态度积极,下个月可能会收到额外的燃气券或食品包;如果你对哈马斯有不满情绪,或者家里有亲属与以色列有联系,那么在申请“慈善援助”时可能会被拒绝,甚至在孩子上学、看病时遇到“麻烦”。加沙北部的一位商人艾哈迈德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因为在私下抱怨过哈马斯的“税收政策”,第二天去“慈善诊所”给孩子拿疫苗时,医生就说“疫苗暂时没货了”,而他邻居家的孩子当天就拿到了。

这种“健康换档案”的模式,是哈马斯控制社会的重要手段。他们用免费医疗作为诱饵,换取居民的全景式透明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对居民进行分类管理,奖励顺从者,打压异议者。福利与监控,在这里变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你享受了免费的健康服务,就必须交出自己的隐私和自由。

在加沙,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年轻人不向往成为医生、工程师,反而对“成为烈士”表现出异常的热情。这背后,是哈马斯精心设计的“牺牲证券化”体系——把死亡变成一种“高回报”的投资。


被炸成废墟的房子

18岁的奥马尔是穆罕默德的邻居,高中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整天在家待着。有一天,哈马斯的“ recruiter”(招募者)找到了他,跟他聊“人生价值”“神圣职责”,还给了他一份“烈士待遇清单”:如果为“圣战”牺牲,家人可以获得3万美元现金奖励(来自卡塔尔的援助)、每月800美元的终身津贴、市中心一套精装公寓的钥匙,孩子可以免费就读哈马斯的所有学校,甚至还能获得“永久烈士家庭”的金色标牌,在社区里享受特殊待遇。

对比一下加沙的就业市场:即使是大学毕业生,在互联网公司写代码的月薪最高也只有600美元,而且还需要有关系才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大多数年轻人只能从事临时工作,月薪不足300美元。这样一来,“殉道”竟然成了“最高ROI(投资回报率)”的职业选择。奥马尔最终选择了加入哈马斯的“卡桑旅”,在一个凌晨翻地道进入以色列,第二天,他的名字就登上了哈马斯的“烈士榜”。

在奥马尔的葬礼上,哈马斯的发言人亲自到场,将3万美元现金和公寓钥匙交到他父母手中,还对着摄像机说:“奥马尔是加沙的英雄,是所有年轻人的榜样。真主会保佑他,他的家人会永远受到我们的照顾。”葬礼现场挤满了人,很多年轻人眼里闪烁着羡慕的光芒。“你看,奥马尔的家人以前住的是棚屋,现在有了精装公寓,他的弟弟以后上学全免费。”一个16岁的男孩对身边的朋友说,“也许我也可以试试。”


冲突中受伤的儿童

哈马斯把这种模式叫做“牺牲证券化”——将“殉道”拆分成可计价、可流通、可继承的“资产包”,用丰厚的物质奖励吸引年轻人“投资”。在生存压力巨大、看不到未来的加沙,这种“高回报”的诱惑很难让人抗拒。于是,死亡不再是可怕的终点,反而成了改变家庭命运的“捷径”。而哈马斯,就这样用金钱和物质,源源不断地获得了“战士”,也把更多家庭绑上了他们的“战车”。


加沙居民与以色列士兵对峙

17年过去了,哈马斯的“福利体系”看似让加沙人“过得更好”:人均援助金额从2007年的450美元涨到了2023年的1300美元,免费面包、免费教育、免费医疗覆盖了大部分人口。但实际上,这套体系正在慢慢摧毁加沙的社会根基。

首先,免费福利摧毁了本地经济。面包越免费,私人面包房越倒闭——加沙的私人面包房从2007年的3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不足50家;学校越免费,私立教育越消失——曾经有10多所私立学校的加沙城,现在只剩下2所,而且濒临破产;医疗越免费,市场化诊所越无利可图——大部分私人诊所要么关门,要么被哈马斯“收编”,变成他们的“慈善诊所”。整个加沙的本地工业萎缩了40%,经济完全依赖外部援助,变成了一个“靠救济活着”的社会。

其次,免费福利拉高了整个社会的“时间偏好”。“时间偏好”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现在和未来的重视程度。当哈马斯用“今天就能拿到的面包”“现在就能享受的免费教育”诱惑居民时,人们会更倾向于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远的规划。“今天能领一袋面,绝不考虑五年后有没有工作;此刻能换津贴,谁还去想十年后的产业升级?”加沙的经济学家阿卜杜勒说,“整个社会失去了积累资本、发展产业的动力,所有人都在等着‘免费的午餐’。”

最后,免费福利让整个社会陷入“顺从陷阱”。当所有求生通道都被“免费”堵死,唯一剩下的路就是“忠诚于哈马斯”。商人不敢批评哈马斯,怕被税务稽查或吊销营业执照;老师不敢质疑哈马斯的教育理念,怕被解雇;家长不敢说哈马斯的坏话,怕孩子被学校开除。加沙的社会氛围变得压抑而诡异,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

自由市场、长期规划、个人责任,这三大支撑社会发展的支柱,在哈马斯的“福利体系”下被一根根抽掉。加沙就像一个被“免费毒药”慢慢侵蚀的病人,表面上看起来有吃有穿、有学上、有医看,但实际上,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已经被扼杀,只剩下通往奴役的独木桥。

哈马斯用“福利组织”的外衣,把“收买人心”的游戏玩到了极致。它不是第一个用福利换权力的玩家,但却精准抓住了加沙人在封锁下的生存焦虑——用面包敲开信任的大门,用教育完成思想的驯化,用医疗织就监控的网络,最后用“烈士福利”把死亡变成收割人心的工具。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让200万人在“被照顾”的错觉中,一步步失去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这场悲剧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当人们以为得到了救命的福利时,其实早已被绑上了哈马斯的战车。

暴力与福利,如同哈马斯的“一体两面”:前者塑造了其国际形象,后者巩固了其民意基础。这种双重角色,正是理解哈马斯为何在封锁与打击中仍能生存的关键。

加沙的故事,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免费”背后,都藏着你看不到的代价。这个代价可能是你的隐私,可能是你的思想自由,也可能是你的未来。当一个组织或机构用“免费福利”来诱惑你时,你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谁在为这份“免费”买单?他们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这份“免费”会让我失去什么?

如果答案是“用你的独立人格买单”“想要你的绝对顺从”“会让你失去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那么即使再饥饿、再无助,也请对那块“免费的面包”说不。因为一旦你把生存的责任交出去,收回来的,很可能是无形的锁链。

我们永远要保持对“免费”的警惕,永远保持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力。因为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靠别人的“恩赐”获得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和独立的思想争取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坏的总统,没有之一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坏的总统,没有之一

诗意世界
2025-09-27 11:50:19
快报!日本火了彻底火了,170多栋建筑被烧了!

快报!日本火了彻底火了,170多栋建筑被烧了!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19 22:32:44
余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百达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余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百达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鲁中晨报
2025-11-20 15:05:03
军援关键铁路线被破坏!波兰外长:宁愿吃草也不再当俄罗斯殖民地

军援关键铁路线被破坏!波兰外长:宁愿吃草也不再当俄罗斯殖民地

鹰眼Defence
2025-11-18 17:49:10
央视直播U17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对阵巴林队,首轮即决战

央视直播U17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对阵巴林队,首轮即决战

李帕在北漂
2025-11-20 06:48:25
台媒:柯文哲已低调回民众党中央党部办公,党内人士称其“不太会插手党务”

台媒:柯文哲已低调回民众党中央党部办公,党内人士称其“不太会插手党务”

环球网资讯
2025-11-20 09:39:50
比亚迪电池新政:衰减超30%符合条件免费更换,支持云端实时监测

比亚迪电池新政:衰减超30%符合条件免费更换,支持云端实时监测

沙雕小琳琳
2025-11-20 01:23:17
残骸照曝光!俄国防部:乌军发射4枚美制ATACMS导弹袭击俄目标,被全部击落

残骸照曝光!俄国防部:乌军发射4枚美制ATACMS导弹袭击俄目标,被全部击落

环球网资讯
2025-11-19 17:54:00
药企销售员卖茶碱被判制毒案二审改判无罪,申请国赔115万余元

药企销售员卖茶碱被判制毒案二审改判无罪,申请国赔115万余元

澎湃新闻
2025-11-20 11:20:34
这才是真・牛奶肌!又亮又带奶香,谁能不爱啊

这才是真・牛奶肌!又亮又带奶香,谁能不爱啊

一抹暖阳
2025-10-12 16:00:10
警惕67万亿!1988年"万元户"惨剧正重演,下一个被收割的就是你!

警惕67万亿!1988年"万元户"惨剧正重演,下一个被收割的就是你!

boss外传
2025-11-19 02:00:03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美食店主
2025-11-18 00:31:56
《渴望》这3位演员再也见不到了,以为退居幕后,其实早已去世

《渴望》这3位演员再也见不到了,以为退居幕后,其实早已去世

温读史
2025-11-11 19:27:55
翁帆已把杨振宁居住的别墅归还!门口外布满落叶,略显冷清

翁帆已把杨振宁居住的别墅归还!门口外布满落叶,略显冷清

金牌娱乐
2025-11-19 10:46:58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冰点历史
2025-07-15 09:33:13
蒋介石孙子召开发布会,要将“两蒋”移灵大陆,两句话让世人唏嘘

蒋介石孙子召开发布会,要将“两蒋”移灵大陆,两句话让世人唏嘘

回京历史梦
2025-10-30 14:00:02
范思琦为何能赢何卓佳?陈梦哭了,邓亚萍高度评价,女粉丝引争议

范思琦为何能赢何卓佳?陈梦哭了,邓亚萍高度评价,女粉丝引争议

体育大学僧
2025-11-20 09:32:28
112000吨航母将交付,可搭载75架五代机,技术或领先全球20年

112000吨航母将交付,可搭载75架五代机,技术或领先全球20年

栗子熟了呀
2025-11-19 09:33:47
香港失业率冲上3.9%,超15万人失业,未来前景堪忧

香港失业率冲上3.9%,超15万人失业,未来前景堪忧

麦小柒
2025-11-17 15:28:17
日本片突然叫停,切香肠战术来了

日本片突然叫停,切香肠战术来了

贩财局
2025-11-17 17:20:34
2025-11-20 15:52:49
奥派搬运工
奥派搬运工
学习经济学,看清社会运行真相,人生不迷茫!
66文章数 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数名蔚来车主被销售诈骗160万 称对品牌表态特别寒心

头条要闻

数名蔚来车主被销售诈骗160万 称对品牌表态特别寒心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本地
时尚
教育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亲子要闻

试试用几种方法给两岁多的孩子喂药,有多不容易!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这四组绝美的冬季配色,很“暖”!

教育要闻

“每天都盼着儿子滚蛋!”14岁男孩妈妈的控诉,撕开家庭和睦假面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