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委屈自己讨别人欢心?怕别人不开心的背后,藏着小时候妈妈的情绪烙印!青岛心理咨询师哪家最好?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明明不想答应别人的请求,却还是鬼使神差的点头说“好”;明明自己很委屈,却还是先照顾别人情绪说“没事”;哪怕自己吃亏,也怕让别人不高兴。往好听了说这叫“心软”、“懂事”、“不懂得拒绝”,但其实背后可能藏着小时候的情绪烙印,这其中尤其是妈妈的情绪,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怎么看待“别人的开心”和“自己的感受”。
小时候,要是妈妈总因为日常琐事不开心,比如你没乖乖吃饭她就叹气,你玩具没收拾好她就皱眉头,你的情绪就会被“妈妈总是不开心,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所笼罩。于是为了让妈妈笑,你会学着听话、学着讨好、学着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委屈自己也没关系。久而久之,这种潜在的“让别人开心=我没做错” 的想法就深深的刻在心上,成为了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潜意识,于是长大后哪怕面对陌生人,也会忍不住先顾着别人的情绪,把自己的感受往后放。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是一种“讨好型人格”的早期成因,根源是“安全感依赖”。小时候我们依赖妈妈获得安全感,所以会本能地通过“让妈妈开心”来确认“我是被爱的”、“我是安全的”。这种模式一旦形成,长大后就会延伸到和其他人的关系里,总觉得“只有让别人开心,我才值得被喜欢、被认同,自己才有价值”,哪怕自己不舒服也不敢说。
就像有人工作时,同事让帮忙做额外的活,明明自己很忙,却还是答应,就怕同事不高兴;朋友约着去自己不想去的地方,也不好意思拒绝,就怕朋友觉得自己不合群。每次委屈自己后,心里都不舒服,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会忍不住讨好。不是不想拒绝,是怕拒绝后,别人会不喜欢自己。以上这种种恐惧、担心,其实都是小时候“怕妈妈不开心”的影子。
说了这么多又到了“该怎么调整”缓解了。首先依然是得先自我觉察,也就是试着“看见”自己的感受。每次想答应别人的请求时,先停一秒问自己:“我是真的想帮,还是怕他不高兴?”或者“我拒绝的话,会怎么样?” 很多时候,你遵照真实感受拒绝了才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啊”,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不会因为一次拒绝就不喜欢你,是你自己把别人的情绪看得太重了。
也可以试着从小事开始练习拒绝。比如朋友约你去看你不感兴趣的电影,你可以说“这次不太想看这个类型,下次咱们选个别的呀”;同事让你帮忙,你可以说“我现在手里的活有点急,等我弄完再帮你看看行不行”。不用怕拒绝会让别人不舒服,温和又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而会让别人更了解你的边界,也会更尊重你。
虽然但是......现实是完全靠自己调整成功还是存在很多障碍,如果确实苦这种情绪久矣,像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可以帮你系统梳理“讨好背后的恐惧”,找到小时候妈妈情绪影响你的那些细节,帮你逐步放下“必须让别人开心”的执念。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妈妈的情绪”和“自己的价值”捆在一起,觉得“妈妈不开心,就是我不好”。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的咨询师会帮你理清这一点,让你明白“妈妈的情绪是她自己的事,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你的价值也不用靠“让别人开心”来证明。
其实,真正稳固的关系不是靠“讨好”维持的,而是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你可以关心别人的情绪,但不用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责任;你可以对别人好,但不用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
慢慢学着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前面,你会发现,不用讨好,也会有人喜欢你;不用委屈自己,也能拥有好的关系。要是过程中觉得没头绪,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也能帮你一起,一点点找回“关照自己”的勇气,慢慢活成自己舒服的样子。至于 “青岛心理咨询师哪家最好”,其实适合自己、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就是最好的,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一直都在,愿意陪你一起面对这些困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