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许子东:为什么全民迷恋“北上广”?

0
分享至



“在北京活得那么累,你说你到底图啥?”

“房价那么高,工资都付给房东了,有什么意思?”

“大城市开销这么大,一年也存不了什么钱。”

“连个对象都找不到,还不如回家,都帮你置办好。”

买不起的房子,挤不上的地铁,散不去的雾霾、控制不住的无力感…

因为压力、因为疲惫、因为孤独,每一个还在大城市打拼挣扎的人,谈起“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内心总会有波澜。

我们谈论了很久、争吵了很久,但真正逃离走的,又有几人?久而久之,“能逃离北上广竟也变成了一种奢侈,一种权利。”

无论是逃离还是停留,终究是每个人的自我选择,是在理想和面包之间的又一次权衡。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

为什么全民迷恋“北上广”?

文 | 许子东

前年在北京办讲座,碰到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两人分别是大网站和出版社的普通编辑,开着一辆宝马X1,颜色并不好看,据说是特价产品。他们开车送我,在四环路上塞了一个多小时车。

从聊天中得知,他们多年前在北京四环外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当年一百多万,现在值八九百万,可是他们却说毫无意义,只有一套房,卖了也买不起新的,每天上下班在路上至少要花三个多小时。 看得出,他们在北京生活压力很大,牢骚很多。 于是我就问:“你们都是武汉人,为什么不到武汉找类似的工作呢?房子卖了八百万,到武汉两三百万就可以买到更大的房子,余下的虽说不能坐吃山空,但至少可以大大减轻生活压力,也许还可以环游世界,不会整天塞车在雾霾路上……为什么不逃离北京呢?”

他们沉默了好一会儿。

男的说:“我们也想过,也有实际可能,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或者说不甘心。”

女的问:“许老师,设身处地地想,你会离开北京吗?全家,而且可能是永远的离开?”,一下子把我也问倒了。

北上广,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符号和一个象征了。

房价飞涨,生活艰难,但又极具吸引力。

有人为了进入北上广,不惜一切;有人却又生出念头,想逃离北上广。

塞车的大把时间里,我跟他们一条一条地仔细分析。

首先,你们的生活目标到底是城市,还是工作?是户口,还是专业?

几十年前问这个问题真是太奢侈了。

1966年6月13日全国停课闹文革的时候,中国有大学生五十四万、中学生一千多万、小学生一亿多,全部停课。这三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中国知识人口的金字塔。

除非是被迫或是思想觉悟特别高的人主动去边疆,否则正常的北京人、上海人是不会离开的。为了专业需求放弃大城市的人极少,因为有专业需求的大学生总数就极少。

今天不同了,小学生还是一亿多,可是初中、高中生各有两三千万,在校大学生也是两千多万。

如果说,五十年前中国的知识人口是一个金字塔,那今天就是阿波罗神庙上的柱子,下面略宽,上面几乎一样粗,这样才有机会再谈知识人口的结构变化、对全民文化需求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回到北上广话题。这说明几千万大学毕业生,现在有选职业还是选地方的权利了。

有数据表明, 2012年,北大有七成的本科生和四成的研究生选择京外就业。到2015年,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已经连续三年突破50%。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如果自愿降低专业要求,随便在北京找个工作是很轻松的;选择京外就业,说明他们的职业考虑大于城市的考虑。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方向。



在美国,大学生、研究生很少有把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生活作为人生最高目标的,如果在二、三线城市有一个机会(美国没有二、三线城市的说法,姑且用之),薪酬多30%-50%,他们多半会转工跳槽了,不光是为了钱,薪酬代表职位,代表你受重用、有前途。

这种情况跟美国各城市之间生活方式接近、物质差距不那么大有关。

如果一批老同学见面,一个在达拉斯年薪十五万,一个在纽约年薪十万,当然前者更自豪。而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呢,一个在武汉挣一万五,一个在北京挣一万,大家会怎么看?他们自己又会怎么看呢?

这不单是北京、上海的问题,台湾、香港的大学生们,迄今为止大部分都从未想象过要到别处去谋生(别处不是指巴黎、纽约)。

因此,台湾大学毕业生起薪点22K台币已经炒了很久了,22K台币相当于五千多人民币,相当于北上广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工资,可是台湾的总体生活水准更高。同样,香港大学生面临外来人才的竞争,找不到出路,前途堪忧。



如果以专业优先来选择城市,不同专业就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是在大学教书或者做研究,那么城市不重要,大学才重要。美国很多一流大学都不在“北上广”级城市,普林斯顿、斯坦福都是独立的小镇。芝加哥大学虽然在大城市,却靠近城南的贫民窟,绝非适合居住之地,但是人们只追求专业,不在乎环境。

中国的问题是好大学集中在北上广,北上广压力大,选专业、选城市成了一回事。

从事新技术,高科技领域呢?

硅谷在加州中部小城,谷歌、波音在华盛顿州西雅图。而在中国,你要做IT,要到高层的研究机构,就要到北京中关村,各大门户网站也都集合在中关村。

我开玩笑,要是那里一停电,中国的文化中心马上休息,这是科技产业布局上的“北上广”。难怪这么塞车,城市化道路不可承受之重。

也有些专业人士必去波士顿、纽约的,比如艺术、建筑领域。学电影的必须去洛杉矶。想做官的倒无所谓,在美国哪里拿到选票哪里就好。在中国也是,要上升,先下到地方去锻炼。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逃离北上广是一种奢侈,一种权利。

如果说主动离城的是精英,那么努力进城的又是怎样的人口呢?

上海目前总人口2415万,其中外来人口983万,占三分之一以上。有统计表明,外来人口的就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做本地人不愿意做的事,另一类是做本地人做不了的事。

上海的服务业77%靠外来劳动力,建筑业74%,住宿餐饮74%,批发零售62%,制造业61%——说通俗一点,如果不考虑专业,想进北上广的人口处在社会生产链的较低端。

对他们来说,城市竞争天生就不公平:没有户口,小孩读书成问题,没有原来的公家分配房子等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且现在限制越来越多,进北上广的门槛越来越高。

所以,这么多人想进来,我们怎么舍得走呢?这对夫妻虽然没有明说,我却听出了他们的意思。

在中国人看来,大家抢着要的东西总是好东西。



有篇文章述说北上广新白领们的忧虑和心理优越感。

心理优越是外部压力带来的,夺回控制感的需求,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残酷竞争,争得了相对光鲜的位置,今天能活在北上广,说明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身为新北京人、新上海人有时候也怀旧,怀念家乡,但还是相信北上广的社会阶层更平等些,女性平权更普遍些,子女前途更光明些。

有些生活习惯、生活理念,对于社会新的游戏规则的追求,都构成了他们无法从北上广逃走的理由。

所有这些都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我对那对夫妻说,你们都是大学生,有专业选择的能力,也有经济上的支撑。

男方在大的门户网站就职,或许在北京更有发展,可是现在很多地方的出版社都不错。女编辑问,比方说呢?我说,广西师大出版社就做得很好。

可是“理想国”也是在北京啊,她这样回答。

全民迷恋北上广,只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中国城市化的目的和理想。

本文选自 许子东《书生之见:子东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火箭小将找到信心!登场17分钟高效砍12+3 没有失误彰显进步

火箭小将找到信心!登场17分钟高效砍12+3 没有失误彰显进步

惊奇侃球
2025-11-02 11:00:05
皇马4-0造惨案!各项6连胜+7分领跑西甲 姆巴佩双响 维尼修斯失点

皇马4-0造惨案!各项6连胜+7分领跑西甲 姆巴佩双响 维尼修斯失点

侃球熊弟
2025-11-02 05:37:36
机关算尽太聪明!“千亿儿媳”如今彻底成笑话,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机关算尽太聪明!“千亿儿媳”如今彻底成笑话,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二妹扯娱
2025-10-19 10:24:02
加州大学博士警告:一种新型精神病正在将孩子们推向深渊…

加州大学博士警告:一种新型精神病正在将孩子们推向深渊…

阅读第一
2025-11-02 08:33:11
日本知名声优因嫁给印度男子遭疯狂网暴!首次公开丈夫身份,直言在婆家每天吃咖喱…

日本知名声优因嫁给印度男子遭疯狂网暴!首次公开丈夫身份,直言在婆家每天吃咖喱…

东京新青年
2025-11-01 18:05:46
婆婆总把我女儿奶粉送小姑子,我没吱声,悄悄将奶粉换成名牌

婆婆总把我女儿奶粉送小姑子,我没吱声,悄悄将奶粉换成名牌

船长与船1
2025-11-02 08:09:54
南方省份一小区的三网宽带光箱,打开后惊呆了…

南方省份一小区的三网宽带光箱,打开后惊呆了…

通信老柳
2025-10-31 07:58:00
从一品大臣沦落到丧家之犬,盛宣怀仅用了15天

从一品大臣沦落到丧家之犬,盛宣怀仅用了15天

尚曦读史
2025-11-01 22:20:08
刘维伟心疼杨瀚森被网暴;开拓者满意小杨发挥,培养计划是长期的

刘维伟心疼杨瀚森被网暴;开拓者满意小杨发挥,培养计划是长期的

林小湜体育频道
2025-11-02 03:32:49
广东降温后,竟是全球17级风王。

广东降温后,竟是全球17级风王。

天气观察站
2025-11-02 05:39:00
马筱梅首谈大S为张兰正名,派亲妈送俩娃到成都,撕碎S家“体面”

马筱梅首谈大S为张兰正名,派亲妈送俩娃到成都,撕碎S家“体面”

疯说时尚
2025-11-02 11:51:42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boss外传
2025-11-01 12:00:03
中国选手赵鸿刚在世界职业扇耳光大赛中被对手KO倒地

中国选手赵鸿刚在世界职业扇耳光大赛中被对手KO倒地

大眼瞄世界
2025-11-02 00:00:48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妙招酷
2025-10-29 00:22:47
知名女星官宣结婚已怀孕

知名女星官宣结婚已怀孕

鲁中晨报
2025-11-01 10:35:36
全红婵放弃全运单人角逐系顶层决策,并不仅仅是保护身体那么简单

全红婵放弃全运单人角逐系顶层决策,并不仅仅是保护身体那么简单

杨华评论
2025-11-01 19:30:01
再看《康熙王朝》:才发现为何容妃刷27年马桶,康熙始终不闻不问

再看《康熙王朝》:才发现为何容妃刷27年马桶,康熙始终不闻不问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01 01:24:54
周末信息如何影响市场?明天是红色星期一?还是黑色星期一?

周末信息如何影响市场?明天是红色星期一?还是黑色星期一?

春江财富
2025-11-02 09:19:09
看文强回忆录才知道陈诚不救吴石的两个原因:他的处境有多危险?

看文强回忆录才知道陈诚不救吴石的两个原因:他的处境有多危险?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5-11-01 18:59:07
辽宁省委书记:推动举办东北城市联赛,为足球从业者搭建平台

辽宁省委书记:推动举办东北城市联赛,为足球从业者搭建平台

懂球帝
2025-11-01 17:28:19
2025-11-02 12:47:00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7761文章数 121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手机
旅游
家居
游戏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手机要闻

销量同比增长100%,iQOO Neo11热卖背后

旅游要闻

沪杭文旅再携手!佘山度假区带着“上海之根”的诗意来到杭州西湖畔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寂静岭2RE》DLC传闻再起!Steam后台暗藏玄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