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那天讲经济与人性的时候,有个读者留言感慨了一句话。
他说,你在第四部分里面放弃的可不只是什么你自己提到的一两单确定性的巨额利润。
你当年放弃的多了。
他和我是同代人,他非常清楚,一个已经步入社会的人,在08年那种年头,随便付个首付买套房,翻个三五倍再正常不过。
而且更重要的是,第二年,你就能看到结果,就能看到翻倍的结果。
那是一个满地捡钱的黄金时代,你怎么做都能赢,可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你选择了静下心来向内求。
那你错失的可太多了,你所要抵御的这些来自外界的,浮躁的,谁又发达了的声音,可太多了。
很有意思,真是个知音啊。
看来你也是个中年人,都打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你看到了最难的地方。
所以有时候,有些年轻的读者诉苦,说我不晓得他们的难处,我并不以为然。
假如我赚钱是买房来的,或者是公司上市分我股权套现来的,那我没理由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严格意义上讲,那是电梯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力量。
问题在于,我的钱,并不是这么来的。
在整个时代最容易赚钱的年代里,我错过了,或者说,是我自己主动放弃了最容易赚钱的方式。
08年我有钱炒房的,我没炒过,别说08年,15年我也没炒过。
我身边到处都是炒房的,我也没炒过。
我是做过企业高管,而且是在那个最容易融资的年代里,但我也恰恰是在那个最容易圈钱的年代里,放弃了,主动退出职场。
所以,你单论时代本身,我年轻时那个时代比今天容易得多。
但是你论个人,我个人觉得如今的年代比我年轻时容易得多。
因为机会成本不一样。
我年轻时走我那条路,简直要被全社会笑到脚趾头缝里去。
人家随便一个人,随便闭着眼睛买房,翻倍都不叫事儿。
我08年是微亏的,09年一共赚了150块。
笑死个人,真的是要笑死个人的,如果搁在年代背景下的话。
所以在那个年代,要那么去做,是非常难的,除非你内心狂得像韩信一样,你才能那么坚持。
但是在如今这个年代,如果让我重走来时的路,简直容易太多。
因为没有对比了。
当所有人都艰难前行的时候,我还有什么对比之下的心理压力?
没有了呀。
这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安静下来磨练内功的时代,如果你说这种情况下,你都安静不下来。
那你还是洗洗睡吧。
就像那天讲经济与人性的时候,有读者问我,在菜市场里读书读不下去怎么办?
凉拌。
在菜市场里读书读不下去,是正常的。
在当年我所处的那个人人随便捡钱,初中生随便逆袭的年代里,你要复制我那种踏实,那种耐心,比登天都难。
但是,在今天这种年代里,你想要复制我走过的路,只要不浮躁就可以。
门槛就这么低,因为就相当于让你在图书馆自修室里读书。
你说图书馆里你都静不下心,那你还读个DER?
永远记住我下面这句话:
一个人,当你自身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一切的所谓机会,都是毒药,无非什么形式,无非什么时候发作。
我们那天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分享过他的持仓经历。
去年年初,黄金2000多的时候,我就讲过周线布林中轨的策略,怎么入场,怎么止损,怎么设移动止损,怎么设止盈,随着布林线抬高,你赚的是哪部分钱。
快两年了,这期间讲过几十次。
他是那种第一次听我讲,就做进去的,就是2000多就做进去的。
然后他发现从此处在一个十分焦虑的状态下。
轻仓,没意思,看着自己错过那么多上涨的空间,就是踏空的感觉,百抓挠心。
重仓,甚至加了两三倍杠杆,利润是足了,但是内心随着价格的起伏,没有一刻安宁。
用他的话说,他恨不得我每天都只聊黄金,我哪怕有一分钟不聊,他就像活在地狱里。
每天晚上失眠,焦虑,辗转反侧,第二天醒来,看我聊没聊黄金。
我一连几个月不聊,他白头发都长出来了。
如果度日如年,那100天听不到我聊,他相当于煎熬了100年。
100年啊,人生能有几个100年?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我怎么讲的,他就怎么做,我讲过怎么入场,什么情况可以出场,我都讲过的。
他不像很多读者一样,一会儿有自己的想法了,一不小心卖飞了。
也不像很多读者一样,一会儿又有自己想法了,去追高了。
他没有,他一直都死死的坚守我2年前就讲过的策略,这期间,我没有修改过方案,我每个几个月就重聊一次聊过的方案。
于是他也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但是,他病了。
这是他那天留言告诉我的。
他不是因为要违背投资策略而清仓,而是因为健康原因,不得不清仓。
这个读者,他最后留下这么一段话。
他说,他终于明白人为什么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了。
因为无论他有多相信我,他都无法相信他自己,每一秒的持仓,内心都是煎熬,每一次价格波动,都是精神打击。
在他持仓的一年半里面,他每一天都失眠,甚至精神衰弱。
他也想举重若轻,也想好好工作,可是忍不住,上班也在看盘,下班也在看盘,白天看内盘,晚上看美盘,一刻都离不开看盘。
于是,他身体也跨了,工作也丢了,唯一幸运的是,在黄金上赚的钱,刚够弥补医疗费,加工作损失的钱,以及将来重找工作的误工费。
他要去动手术了。
这件事我本来不想拿出来公开聊,因为怕吓到其余对投资很有兴趣的读者。
但后来我想想,觉得挺有必要。
因为,这正是我描述过无数次的那个说法。
我说,要有天气预报,更要有船,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有一个成熟的船长。
如果你找一个麻瓜,一个外行,强行去开船,会怎么样?
这个人的身体会跨,精神会跨,所谓风浪打不翻船,可是足以摧垮那个开船的外行。
这就是为啥我从来都坚持,人性还在经济前,这是人的世界,向内求,远大于向外求。
就是这个道理,俗称你做没做好准备?
你去看林奇,去看西蒙斯,去看一代代的前辈们,他们当中有谁,只是运气?
没有的。
凭运气赚来的,都会凭实力输回去,最后都无法被你记住。
你能记住的前辈,都是靠向内求,他一定是把自己锻造成了钢铁侠。
可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林奇,西蒙斯,他们所有人退出市场,都远比巴菲特早,没有谁熬到95岁的高龄,为什么?
这恰恰证明了,任何一个行业,哪怕是投资,都没有永恒的,说穿了,你稳定盈利的前提,都是因为你把自己锻造成了一个熟练工。
金融领域里的熟练工,人性领域里的熟练工。
不是每个人的身体都这么好,能工作到95的,林奇干着干着,他也会发现自己干不动了。
这恰恰证明,这世上压根儿就没有所谓的躺赢。
很多人以为投资就是躺赢,真要是能躺赢,林奇是傻啊?他都对投资领域里的一切了如指掌了,不躺着继续赢,退休干嘛呢?
退休就说明其实投资也没法躺赢,躺着是赢不了的。
而站起来投资的过程,是极度消耗人的。
我那天讲的所谓的畏因畏果论,说到底,是在教你一门减少自我损耗的法门。
如果你保持畏果的姿势,那就像我举例的这个读者,头发全白了,身体拖垮了。
你坚持到最后,挣的钱,刚好填补医疗费。其实你都该庆幸,幸好你是个死心眼,你要是中途瞎操作,那指不定人财两空,更可怕。
所以,所谓的畏因,实际上是在降低一个人的内耗,你总得能够健康的投资个二十年,这事儿的所谓回报,才有意义可言。
否则有命挣,也没命花呀。
所以说,投资是一门工作,正如你去当码农去加班去出差一样。
而畏因只是一种内耗的管理方式,教你如何健康的工作20年,能够在20年后,带着钱,没有大病的前提下,退出职场。
这种提升自我能耗的管理方式,是需要时间去掌握的,而成本最低的时间,恰恰就是经济下行的周期。
因为这种周期下,你的个人时间,不值钱。
所谓经济下行的周期里,你不做好准备,难道还要等到上行周期里,去送人头么?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