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6年“青岛老十景”诞生以来,许多年以来,她们一直被赋予着青岛景色代表的角色,然而老十景中除了几个经典景点长盛不衰之外,有的早已消失,有的则已被时光掩埋失去了往昔的光辉,有的甚至很多人都未曾所闻。为此,青岛市相关部门在新世纪初,依据青岛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城市文化的定位,重新筛选出青岛新十景。
2001年,新世纪初,市旅游局、青岛晚报社共同开展了市民喜爱的旅游景点评选活动,产生了市民喜爱的20个景点,它们分别是:
栈桥、小青岛、小鱼山、海军博物馆、鲁迅公园、水族馆、中山公园、德式官邸旧址、电视观光塔、湛山寺、五四广场、海滨雕塑园、海豚表演馆、海洋游乐城、海尔科技馆、崂山太清宫、崂山潮音瀑、薛家岛金沙滩、胶南琅琊台、即墨田横岛。
这一年,在青岛市政府的主持下开展了“青岛新十景”评选活动。8月,青岛市旅游局、史志办、文化局、社科院、青岛大学、青岛日报社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学者,根据市民投票结果评选出了新时期代表青岛风貌特色的“新十景”。“新十景”兼顾了西部老城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历史风貌和东部新市区的现代建筑设施风貌,新老青岛交相辉映,形成了“海上都市、亚欧风情”的新城市形象。
浮翠流丹
![]()
以“五月的风”大型雕塑为主景,包含坐落于浮山湾的五四广场。这里的“浮翠”还有“浮山耸翠”的意思,与五四广场互为借景。
![]()
2019年的五四广场(张岩摄影)
1997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的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意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五四广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西路,北依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总占地面积10公顷。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造型是火红色,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民族力量。
秀掩重关
![]()
青岛八大关俯瞰
八大关风景区,以各关隘命名的道路,其行道树四季蓊郁,特色各异。树木掩映下,异国风格的各式建筑凸显欧陆文化风情。
![]()
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太平山南麓太平角、汇泉角之间,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面积66.6万平方米,因修筑八条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街道,故称八大关。八大关汇聚了德、俄、美、英、法、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几十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300余座,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2001年,八大关近现代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八大关风景区获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全国媒体联合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城区”称号。
琴屿飘灯
![]()
以小青岛及其灯塔夜景为主景。夜色下小青岛灯塔及周边灯光倒映在青岛湾海面,波光粼粼,灯影起伏,意境优美。
![]()
小青岛灯塔,位于前海青岛湾内的小青岛上,是船舶进出胶州湾,青岛湾的重要助航标志,是青岛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
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的青岛湾内,占地面积2.47平方千米。因岛上林木长青,遂称青岛;岛形如琴,水如弦,风吹波涛如琴声,又称琴岛。1987年,重建小青岛公园并于次年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建“琴女雕塑”。2006年,小青岛灯塔作为青岛德国建筑群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阁回澜
![]()
栈桥回澜阁(王华摄影)
以栈桥回澜阁为主景,登阁远眺,万顷碧波涌来眼底,恍若迎浪前行,飞阁回澜由此得名。1936年评出的“青岛十景”中,同样名为飞阁回澜,位列榜首。
![]()
长虹远引、飞阁回澜。(袁宾久摄影)
栈桥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连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栈桥最南端半圆形防波堤内,是金瓦朱壁,盔顶飞檐的“回澜阁”,犹如一座璀璨的海上明珠,镶嵌点缀于海面。一个多世纪里,成为青岛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标之一。
汇泉踏浪
![]()
![]()
以第一海水浴场及鲁迅公园海滨为主景。每逢盛夏,第一海水浴场万人竞浴的场面蔚为壮观,沿岸的鲁迅公园风景如画。
![]()
每到盛夏,第一海水浴场每日里“下饺子”的壮观,成为岛城夏日里的一大特色。
![]()
作为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历经一百余年历史的第一海水浴场,更是具有滩平坡缓、水清波小、沙质细软等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四面景色秀丽、欧韵风味十足。
东海艺影
![]()
青岛为“东海之滨”,海滨雕塑园内绿树葱郁,景树造型各异,雕塑神工天成,可谓大自然造化与人类文化的完美结合。
![]()
海滨雕塑园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66号,建于2000年,由室内雕塑艺术馆和室外雕塑公园两部分组成,室外园区的设计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滨海景观,充分调动雕塑、道路、水体、植物等因素,突出雕塑公园的特色,主要展示20世纪中国近现代雕塑家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太平天音
![]()
以太平山巅的电视观光塔为主景。“太平”是指整个太平山景区(包括中山公园等),此外还寓意太平盛世的意思。
![]()
电视观光塔位于青岛榉林公园山顶,建于1995年,塔高232米,为全钢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塔身由球冠型底座、塔体钢架、碟型塔楼、球型塔楼和天线桅杆五部分组成,除地下一层为技术区外,其他部分均用于旅游观光。1997年,被国务院发展中心评定为“中国第一钢塔”。
鱼山海月
![]()
以小鱼山为主景,在小鱼山览潮阁上观海赏月,别有一番情趣。
![]()
小鱼山公园(宋新华摄影)
小鱼山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东侧,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海拔61米,是青岛市首座民族古典风格的园林公园。1985年,市政府建成公园并对外开放。山顶部建有览潮阁、碧波亭等风景建筑。登山俯瞰,鲁迅公园、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等景观尽收眼底。
金岭缀珠
![]()
以世纪广场为主景,金岭意指地名,这里崂山区行政中心广场、文化博览广场、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大剧院、国际啤酒城、旅游购物广场、娱乐广场一个接一个,场面宏大,景色壮观。从空中俯瞰,这些风格各异的广场如一串明珠散落人间,故言“缀珠”。
![]()
![]()
建成初期的世纪广场
2000年,世纪广场竣工,成为崂山新城区的中轴线。世纪广场北临银川路,南端跨越东海路,直面大海,总占地77.34万平方米。世纪大道全长1659米,宽90米,占地149310平方米,由北向南依次为行政中心广场、国际会议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其中包括2座立交桥、1个地下通道,周边配有相关配套设施。
红楼暮霞
![]()
以信号山为主景。信号山为前海最佳观景点之一,山顶三个火炬式红楼及山腰的迎宾馆别具特色,在信号山上看晚霞可谓一绝。
![]()
![]()
信号山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17号,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海拔98米。旧时俗称大石头山,德国侵占青岛期间,称齐格纳山,意即“信号山”。因山上建有为船舶进出港口导航的信号导向旗台和无线电台,每天悬挂气象、风力标志,又称挂旗山或旗台山。1923年,改名为信号山。1984年,建信号山公园,有旋转观景楼、蘑菇楼、玉兰亭等景点。
以上就是本世纪初评出的“青岛新十景”,这十处景点也是各具特色,互有千秋。有老十景的精美延续,有本世纪初前后的新生景观。虽然其影响力与青岛老十景相比略显不足,但依然是这个时期青岛最美精致的一个代表。
本组图文编辑参考自时尚青岛、青岛新闻网、青岛文旅局、青岛半岛网等;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