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篇章为《 顺着历史学古诗 》——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由“刘白”中的刘禹锡所作,刘禹锡为人潇洒,性格豪迈,后世称之为“诗豪”。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45岁进士及第。而刘禹锡21岁高中进士,33岁时被唐顺宗看中,进入中枢部门,主管财政工作,可谓少年得志。
只是生不逢时,当时已是唐朝后期,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唐顺宗对这些问题恨之入骨,启用刘禹锡、柳宗元等年轻官员,发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活动。可是,唐顺宗身体太差,得了中风,说不出话,无法处理朝政,而刘禹锡他们又过于年轻,政治经验不足,威望也不够。所以,变法只推行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因为唐顺宗年号永贞,所以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改革”。最终,唐顺宗被迫退位,唐宪宗接班,刘禹锡等革新派也纷纷被贬官。
刘禹锡当了朗州司马,没有任何权力。近十年后,元和九年十二月,才又回到长安,等待新的任命。转过年来,元和十年,长安城的春天繁花似锦,刘禹锡赏花之后心生感慨,就写下了这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的题目,断好句就很好理解,但很有意思。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个“戏赠”透露出这诗浓浓的讽刺意味。
所谓“陌”,就是路;所谓“尘”,就是土。“紫陌”和“红尘”,就是人们对繁华道路的感受,飞扬的尘土里都带有一种荣华富贵的气息。
玄都观是长安城最著名的一座道观,紧挨着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跟东边的大兴善寺隔街相望,一道一佛,是长安城著名的宗教场所,也是风景名胜。
![]()
所以,这首诗的意思是:
长安城的大道上,尘土扑面而来,人人都说自己是看花刚刚回来。
玄都观里那红花灼灼的一千多株桃树,全都是我刘禹锡贬官之后才栽种起来的。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为了看花,大家都出门了,搞得满街尘土飞扬。而且,人人都说自己刚刚看花回来,好像不看花就不入流一样。这就叫以人托物,侧面烘托。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里用的借喻,指那些政治舞台上的新贵就像春天的桃花一样当红。那些赫赫扬扬的新贵,不过是发迹没多久的暴发户,当年刘禹锡当政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
因这首诗战斗力太强,很快就在长安城传颂开来。于是!刘禹锡又被打发到了偏远地方。这一次,把他派到了连州(今广东连州市)。此后,又辗转去过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直到唐文宗大和元年才再度回到长安。这时,距离他写《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也已经过去14年!
再回到长安,又是一个春天。刘禹锡大笔一挥,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当年的玄都观变成了菜园子!当年那栽培新贵的权臣早已死去,而我刘禹锡又回来了!
不知怎的,两首诗一起看,怎么看怎么爽!
这就是诗豪,哪怕到了唐后期的黯淡时刻,也照样写得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得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