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妈妈们最关心的事,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育里程碑。然而,有些宝宝可能会出现发育异常的情况,妈妈们要是能及早发现,就能为宝宝争取更好的干预时机。下面这3大发育异常,妈妈们可要格外留意。
运动发育迟缓
1. 表现特征:宝宝在运动方面,达到各项里程碑的时间明显晚于同龄人。比如,正常宝宝在3 - 4个月时,俯卧位可以抬头,若自家宝宝到了6个月还无法稳定抬头,就要引起重视。再如,多数宝宝在7 - 8个月开始会坐,若宝宝10个月还坐不稳,或者1岁左右,其他孩子已经开始尝试走路,自家宝宝却还不能独自站立,这些都可能是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另外,宝宝在运动时,动作可能会显得僵硬、不协调,像学爬时,只会原地打转,不会向前爬行,或者走路姿势异常,如踮脚尖走路等。
2. 可能原因:造成宝宝运动发育迟缓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如脑部发育不良、脑损伤等,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和协调,导致运动能力发展滞后。另一方面,肌肉骨骼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先天性肌肉疾病,会使肌肉力量不足,影响宝宝正常的运动发育。此外,早产、低体重出生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宝宝运动发育迟缓的风险。
语言发育迟缓
1. 表现特征: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开口说话时间明显晚于平均水平。一般宝宝在1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等简单词汇,若宝宝到了1岁半还没有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或者2岁时,还只能说少量简单词汇,无法组成句子表达基本需求,如“我要喝水”“我要抱抱”等,就要警惕语言发育迟缓。而且,这类宝宝可能对语言指令反应不灵敏,比如妈妈叫宝宝名字,宝宝没有回应,或者在理解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过来”“坐下”等方面存在困难。
2. 可能原因:听力障碍是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宝宝听力有问题,无法正常接收外界声音信号,就难以模仿和学习语言。另外,智力发育障碍也会影响语言发展,宝宝可能由于大脑发育问题,在理解和表达语言上存在困难。还有一些环境因素,比如家庭中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或外语同时存在,宝宝可能会混淆,或者家长与宝宝交流过少,宝宝缺乏语言学习和模仿的机会,都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社交行为发育异常
1. 表现特征:社交行为发育异常的宝宝,在与他人互动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他们可能对周围人的存在缺乏兴趣,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比如妈妈逗宝宝时,宝宝很少注视妈妈的眼睛。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不懂得分享玩具,也不参与互动游戏,总是独自玩耍。而且,这类宝宝可能对常规的社交互动方式,如微笑、挥手打招呼等,没有正常反应,表现得比较冷漠。有些宝宝还可能对环境变化过度敏感,比如换了新环境,就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情绪,难以适应。
2. 可能原因: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引发社交行为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类疾病会影响宝宝的社交沟通和互动能力,使宝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此外,一些心理创伤,比如早期经历过惊吓、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环境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社交行为异常。宝宝可能因为心理上的恐惧或不安全感,而逃避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宝宝的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发育异常的迹象,不要慌张,但也绝不能忽视,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便尽早干预,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