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央媒就扶起老人反被讹发声!如果要自证清白,公安机关要主动介入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朝被蛇咬,我以后十年不敢做好事。”

最近湖南桃源尹先生的遭遇,让不少人看完心里堵得慌。

9月中旬他带儿子去医院看病,路上见一位推自行车的老人摔倒,没多想就上前扶了一把,哪成想这一扶竟扶出了十几天的噩梦。



老人摔倒时自行车蹭到了他的电动车,家属赶来后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是他撞的人。

不仅要求做痕迹比对当证据,还放出话来:不承认就走法律程序,说他无证驾驶加肇事逃逸,既要赔钱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开口就要3万。

尹先生说自己那段时间精神恍惚,明明是好心帮忙,反倒成了“肇事者”。

为了证明自己没撞人,他连着十几天到处找监控。



医院周边的监控要么拍不到现场,要么角度不对,直到最后才在一个特别隐蔽的角落找到能还原真相的画面,清清楚楚显示两车根本没接触。

可真相大白后,对方看完监控就扔了句“对不起”,转身就走,连句像样的解释都没有。

尹先生事后说,以后再也不敢随便做好事了,这话听着就让人心寒。

随着这事在网上发酵,央广网和中新网两大官媒双双置评,且核心意思基本相同:讹人者不能就这么算了,得有实质性处罚。



司法大数据显示,2017到2022年的扶老人纠纷案里,近八成扶人者最后能证明清白,但平均得花23天自证,维权成本少则三千多则五千。

其实尹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今年2月山东临沂的王先生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扶了摔倒的老人,结果被家属诬陷,最后也是对方口头道歉就完事了。

郑州有个超市老板,就因为扶老人被讹,店铺停业半个月专门去追责,里外里损失不少。

反观讹人者呢?大多就一句道歉,很少有真的受处罚的。



有人说这是道德问题,可仔细想想,这早超出道德范畴了,明明是法律层面的事。

《民法典》里早就有“好人条款”,说自愿救人时不小心造成伤害,不用承担责任,可真到了实际情况里,还是得好人自己去证明清白。

杭州做得就比较好,地方条例里明确,被诬告的救助者能全额追偿花费,而且得由被救方拿出证据证明是救助者撞的人,不用好人自证。



为什么讹人者敢这么嚣张?关键还是违法成本太低。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就说了,其实法律早有规定,讹人者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赔对方的误工费、精神损失和维权花费;

要是有索赔加威胁的情节,还可能被治安拘留罚款;

严重的甚至能算敲诈勒索或者诬告陷害,要负刑事责任。

像尹先生碰到的索赔3万还威胁追究刑责的情况,就算没拿到钱,也够得上立案处罚了。



可问题在于,这些法律条款常常落不了地。

律师说,很多受害者觉得维权太麻烦,耗不起时间精力,就放弃追责了,反倒让讹人者有恃无恐。

这时候就特别需要公安机关主动介入,而不是等受害者自己找证据。



江西南城去年就有个正面例子,十七岁的小孟扶了醉酒摔倒的老人,结果被老人诬陷撞人,还挨了五个巴掌。

但当地民警接到报警后,没等小孟自己找证据,主动调取了周边监控,很快就查清是老人自己摔倒的。

最后老人因为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九日,罚款200元。

要是每个地方的公安都能这么主动,哪还有那么多“好人受委屈”的事?



现在大家出门,看到老人摔倒第一反应不是扶,而是先看有没有监控,有没有路人能作证,甚至得先拍个视频留证据才敢上前。

不是人心变冷漠了,是好人被伤怕了。

法律里的“保护屏障”明明有,可要是没人主动去用,没人帮着好人撑腰,再完善的条款也没用。



有律师建议,公安机关碰到这类纠纷,别轻易当成民事纠纷不管,得主动去固定证据、查清事实。

要是能像杭州那样,在全国推广“举证倒置”,让被救方拿证据,而不是好人自证清白,就能省不少事。

北京现在也在试点“诬告反坐”,讹人者得赔调查费用,这都是好苗头。



尹先生找到的监控是幸运的,可要是没找到呢?他是不是就得背着“肇事者”的黑锅,甚至真的被追究责任?想想都让人后怕。

现在路边的监控越来越多,但总有照不到的角落,真到了那种时候,能靠的不就是公安机关主动站出来查清真相吗?

要是下次再碰到有人倒在路边,周围连个监控都没有,咱们还敢不敢伸手?就算想扶,又该怎么保护自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子发朋友圈“拒绝周末加班”!公司:下周一不用来了,严重损害公司形象;法院:公司赔偿4.9万元

女子发朋友圈“拒绝周末加班”!公司:下周一不用来了,严重损害公司形象;法院:公司赔偿4.9万元

极目新闻
2025-11-08 16:27:51
“眼科颜值女王”曾琦罕见美照曝光,颜值气质不输明星,一笑倾城

“眼科颜值女王”曾琦罕见美照曝光,颜值气质不输明星,一笑倾城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11-08 15:40:05
42℃高温下,美国一父亲在家看片喝酒,将2岁女儿留在车内致身亡,入狱前自杀

42℃高温下,美国一父亲在家看片喝酒,将2岁女儿留在车内致身亡,入狱前自杀

红星新闻
2025-11-08 14:56:16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深度报
2025-11-06 22:42:21
无人机,闯了大祸

无人机,闯了大祸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8 13:07:15
16岁女孩误服 “敌草快”,ICU抢救4天!父母离异,打工父亲崩溃揪发:三个女儿都是我的命

16岁女孩误服 “敌草快”,ICU抢救4天!父母离异,打工父亲崩溃揪发:三个女儿都是我的命

极目新闻
2025-11-08 10:37:28
英国国殇日最讽刺一幕:主持人请百岁老兵发表感言,老兵:这个国家根本不值得我和战友拼命守护!

英国国殇日最讽刺一幕:主持人请百岁老兵发表感言,老兵:这个国家根本不值得我和战友拼命守护!

悦居英国
2025-11-08 00:04:46
天塌了!一夜之间4家公司被立案,27万股东集体踩雷

天塌了!一夜之间4家公司被立案,27万股东集体踩雷

财经智多星
2025-11-08 08:25:14
真酸?福建舰正式服役,美媒突然发文:不足为惧,和美有百年差距

真酸?福建舰正式服役,美媒突然发文:不足为惧,和美有百年差距

梁讯
2025-11-07 15:26:11
“中国人工作时间太长!必须要多放假,一定要加班就给足加班费,让老婆去花钱!”

“中国人工作时间太长!必须要多放假,一定要加班就给足加班费,让老婆去花钱!”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22:59:35
太突然!营业10多年,杭州最后一家门店也闭店了,曾经不少人排队去吃

太突然!营业10多年,杭州最后一家门店也闭店了,曾经不少人排队去吃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7 19:49:29
巴萨想念9000万巨星:他养伤42天 巴萨8场3败!攻防都乱了

巴萨想念9000万巨星:他养伤42天 巴萨8场3败!攻防都乱了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8 16:06:20
经不起查!长沙医生不雅视频升级,网传两人6个月共同出差27次…

经不起查!长沙医生不雅视频升级,网传两人6个月共同出差27次…

火山诗话
2025-11-07 13:42:14
杨瀚森自信一幕!进半场神奇三分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用英文说完美

杨瀚森自信一幕!进半场神奇三分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用英文说完美

罗说NBA
2025-11-08 10:30:21
黄仁勋态度突然改变?!

黄仁勋态度突然改变?!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7 23:14:16
刚刚证实!TVB老戏骨凌汉去世,曾参演《唐伯虎点秋香》

刚刚证实!TVB老戏骨凌汉去世,曾参演《唐伯虎点秋香》

鲁中晨报
2025-11-08 16:11:02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17分钟不雅视频,曾医生确实更主动一些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17分钟不雅视频,曾医生确实更主动一些

汉史趣闻
2025-11-07 15:54:10
突然爆火!深圳街头大排长龙!紧急提醒

突然爆火!深圳街头大排长龙!紧急提醒

深圳晚报
2025-11-07 22:04:59
两位闺蜜全部“倒戈”,估计连王菲都没想到,张柏芝能这么大能耐

两位闺蜜全部“倒戈”,估计连王菲都没想到,张柏芝能这么大能耐

梦录的西方史话
2025-11-06 17:30:01
员工一句话干掉泡泡玛特百亿市值,股价已跌40%

员工一句话干掉泡泡玛特百亿市值,股价已跌40%

蓝洞新消费
2025-11-08 09:32:36
2025-11-08 17:24:49
千言娱乐记
千言娱乐记
分享娱乐八卦希望大家给个支持和鼓励
1347文章数 2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医院副院长与女同事不雅视频流出 律师发声

头条要闻

医院副院长与女同事不雅视频流出 律师发声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旅游要闻

90后、00后领跑“风物旅行”大军

亲子要闻

这也不经喝啊,一口的事!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