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家四代人,代代有中国情缘

0
分享至

李光耀在他回忆录里写,“除了英国,其他任何国家对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影响都不及中国来得大”。

别说新加坡这个国度,就连我这个普通的家族,短短四代人,每一代人都跟中国有各种各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情感。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再过两天是新加坡、中国建交35周年,谨以此文,祝中国国泰民安,祝两国友谊历久弥新,两国交流合作深化巩固!



(中新建交35周年图片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二楼举行,将持续至10月11日。欢迎光临。图源:新华社)

回首百年

我祖上家贫,世居福建金门。现在,经常听到有“台湾金门”的说法,以讹传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更正——只有福建金门,从来不存在“台湾金门”。即便是台北当局,也把金门县和连江县(马祖列岛)归属福建省,而非台湾省。


金门孤悬海外,本来就是作为拱卫福建的海防要塞使用,土地贫瘠,并不宜居。到了明清,甚至多年陷入倭患和兵患,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就是从金门的料罗湾率水师出击。后来康熙收复台澎金厦,在金门也有过至少两次大战,哀鸿遍野。

所以,出海谋生,下南洋,成了很多金门人唯一的生存之道。


(三藩之乱时,清荷联军与明郑军队交战于金门西北乌沙头。图源:网络)

1900年,光绪当了26年的皇帝。这一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遥远的黑龙江,则发生了江东六十四屯屠杀。

就在同一年,一个叫许嘉永的男婴,诞生在福建金门的后浦。金门的村落绝大多数是一村一姓,一姓一村。有句话叫“姓许徛后浦”,就是说后浦是许姓的聚居地。

在那个时候,金门还不是县,而是与厦门一样,归属福建同安县。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政府把厦门、金门从同安独立出来,建立“思明县”。“思明”二字颇有来历,出自郑成功,就是“思念明朝”之意。这时的许嘉永才十一二岁,但就经历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二个政权。

下南洋

金门土地贫瘠,而且缺水,风沙大,不适合耕作。与许多金门人一样,许嘉永自幼家贫,没有念过书,到了十多岁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与其在家饿死,不如冒险下南洋谋生。当时他20多岁。

幸亏熬过了海上险恶,许嘉永安全抵达新加坡。当时李光耀还没上小学,在家跟父母讲英语,跟外公、外婆讲峇峇马来语,跟其他小朋友则讲参杂着闽南语词汇的马来语。新加坡与槟城、马六甲一起,归属“海峡殖民地”,在英国人治下刚好满一个世纪。这是许嘉永经历的第三个政权。


(四岁的李光耀。图源:李光耀回忆录)

虽然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华人与中国关系极其密切。新加坡是清政府外派领事的首个城市;北洋水师曾两度正式访问新加坡。早在1906年,孙中山的同盟会就在新加坡设立南洋支部。自1911年,华人就占新加坡人口的四分之三,至今如是。

绝大多数是文盲和穷人

那个年代,南下谋生的绝大多数都是穷人、文盲。李光耀1978年就跟邓小平说过,“我们新加坡华人是中国广东和福建等地南方人的后裔,祖先都是目不识丁、没有土地的农民;达官显宦、文人学士,则全留守中原开枝散叶,没什么事是新加坡做得到而中国做不到,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

跟大多数南下华人一样,许嘉永到了新加坡之后,只能当苦工,凭着金门人靠海吃海的本能,开了个手工作坊,以制造舢板为生,勉强还能维持生计。

不久后,1927年,妻子欧玉治也南下。欧玉治是金门欧厝人,欧阳姓、欧姓、区姓源于一姓,在金门聚居于欧厝。


(1948年欧玉治的侨民登记证。图源:许振义)

欧玉治南下之后不久,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局势大乱。翌年,1932年,长子许乃火出世。这一年,欧玉治27岁。在那个年代,27岁才产子,算是晚育了。又过了四年,1936年,次子许乃顺出世。

许乃顺就是我父亲。我们家本来按“克、公、允、侯、嘉、乃、丕、绩”等字辈排列,不知为何,到了我这一辈,祖父决定不用“丕”而改用“振”。不过,到了我孩子这一代,我们又改回了“绩”。不为别的,只为孩子将来知道自己的根在福建金门

父亲未满周岁,1937年7月7日就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寇全面侵华。很快的,四个月后,10月26日,老家金门就沦陷了。一直到1945年10月3日,金门才光复。很巧,10月3日后来是新加坡、中国建交的日子。


1939年,日寇封锁了中国沿海,中国只好开辟滇缅公路,从印度、东南亚经云南输入医药、弹药、武器等战略物资。在陈嘉庚领导下,3200多名南侨机工从新加坡出发,投入滇缅公路运作,对中国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南侨机工当中有90多位是印度人、马来人等,同样为中国反法西斯做了重要的贡献。


。我的母校——华侨中学就是陈嘉庚于1919年创办的,而我服务的社团——福建会馆和怡和轩则是陈嘉庚进行了改革,影响华社至今。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也对新加坡社会贡献巨大,他后来成为新加坡大学的首任名誉校长。新加坡大学是我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

国破家亡

全面侵华之后,战局胶着,日本未能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同时还面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和石油、钢铁的禁运。为了给庞大的战争机器“输血”,日本悍然南下侵略东南亚,掠夺战略橡胶、石油、锡矿等天然物资,奴役东南亚人民。

1942年2月15日,大年初一,新加坡沦陷,日寇改名为“昭南岛”。这是祖父经历的第四个政权,当时他42岁,祖母37岁,父亲6岁,母亲王锦绣才1岁。还好他们在三年半惨绝人寰的日本占领时期都活了下来,才有了我。

不过,许多人没有这么幸运。国既破,家亦亡。尤其为了报复华人支持中国抗战,日军在新加坡展开“大检证”,屠杀了数万华人。多少人惨死枪下,多少家庭妻离子散!


新加坡沦陷两年后,1944年6月29日,。后来国民政府追封为陆军少将,安葬于麦里芝蓄水池畔。至今,新加坡人谈起抗日英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林谋盛烈士

1945年8月15日,吃了两颗原子弹的大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英国人又回到新加坡了。这是祖父经历的第五个政权。


(图源:网络)

我们的国父是孙中山

不过,当时在新加坡的华人除了少数取得英国国籍的,绝大多数仍是中国侨民,对故土中国的情感无法割舍,包括我祖母,一心向往回“唐山”探亲,也就是中国。一直到我念小学的70年代,新加坡都独立十年了,华文老师在上课时,还说“我们的国父是孙中山”

光复后的新加坡,百废待兴。民不聊生,教育简直是奢望。父亲念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母亲连小学都没上过,终其一生,除了数字,唯一能写的字就是“王”。

父亲刚踏入少年时期,就发生大事。1949年10月1日,父亲13岁。这天,陈嘉庚踏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翌年,他定居中国。七年后,陈嘉庚放弃英国国籍。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政府以国葬规格举行公祭仪式。在陈嘉庚之后的新加坡华社领袖,全都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陈嘉庚落叶归根是个分水岭,也是个标志,代表着新加坡华族从华侨到华人的转变

1949年10月1日之后,英国海峡殖民地政府阻断了与中国的来往。许多华校生本来在高中之后可以到中国升学,但现在此路不通。1955年,在陈嘉庚之后继任福建会馆主席的陈六使带头创办了南洋大学,成为世界范围内唯一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1980年停办,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

(今年是南洋大学70周年纪念,也是福建会馆185周年纪念)

1959年,新加坡从英国取得全面自治权。那一年,副总理杜进才带头设计新加坡邦旗。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华人受了五星红旗的影响,要加上星星,马来人要新月;设计必须尊重各民族的感受,“结果我们就选定新月加五颗白色星星”。


这面邦旗,后来成了新加坡的国旗。

1963年9月16日,新马合并,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这是祖父经历的第六个政权。短短两年后,新马分家,新加坡独立,共和国政府成立。这是祖父经历的第七个政权。

翌年,1966年,祖父病逝,终年66岁。66岁,却经历了七个政权,平均十年不到就一个。从他过世至今,快60年了,而新加坡共和国还是新加坡共和国,历经了那种风起云涌的历史时代的祖父,大概是想都不敢想的。

华校教育

我孩童的年代,新加坡还有华校和英校。所谓华校,就是华文第一语文、英文第二语文,其他科目一律用华文教学,英校则相反。李光耀、柯玉芝夫妇是英校生,但他们的三个子女——李显龙、李玮玲、李显扬,则全是华校生。

我上小学之前,母亲决定让我上华校。按她的说法,上英校,读“番书”,小孩子越读越“番”,不懂中华价值观,所以必须上华校。


我小学是传统华校,本是女校,后来虽然也招男生,但校名没有改,仍然叫“崇本女校”。母校早已停办,校址现在改为艺术中心。

那个年代上华校,华文和中国的氛围很浓。课外书都是看中文书,我小学就爱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而且,到了儿童节,老师还会带大家到附近的黄金戏院看中国电影。我记得很清楚,其中一个就是《小铃铛》。


我在黄金戏院还看过不少中国电影,包括《祝福》《神笔马良》《甲午风云》《少林寺》《西安事变》《开国大典》《周恩来》《霸王别姬》等等。那个年代,看电影是件大事,父亲带我们兄妹看电影之前,还要求我们必须先洗澡,干干净净才能去看电影。

1981年,我考进了华中。同年九月,新加坡与中国互设贸易代表处。实际上,这是在建交之前的非正式外交机制。

正是因为小学的华文氛围浓,到了华中念中学时,我就负责中一的班级壁报,喜欢在壁报上写三国故事。最好笑的是历史课,老师批评说,振义的历史测验成绩就像股市,高高低低,考中国历史就高分,考西方历史就不及格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一看到巴比伦、十字军东征这些,就懒得看,更懒得背;读到中国历史,就兴致勃勃。

华中对我影响很大,其中一个就是双语教育。我小学念华校,学的是英文第二语文。但是,上华中之后,由于华中是特选学校,华文、英文都是以第一语文水平教授。


(9月30日,智慧文创出版英文版《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

1988年,李光耀问自己,“一百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

2023年,为了纪念李光耀百岁冥诞,出版华文书《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收录李光耀推行的多项政策,对新加坡影响很大,其中一个就是“双语教育”

就是因为华中给我中、英文第一语文的双语教育,才让我后来在职场上能够从容游走于中文、英文两个世界,也让我对自己中华文化的根有比较深层的认识和认同

前两天,英文版 《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也出版了, 可在友谊书斋、大众书局、草根书室、友联书局、Kinokuniya和卓尔书店购买。


(中新建交35周年照片展,有关于新航开通北京航线以及招收中国籍空姐的历史照片,欢迎参观。图源:新华社)

第一次实地感受中华文化

1985年,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当时我们学校乐队代表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参加比赛。同年1985年5月15日,新航开通上海、北京航线,拉开了与中国内地通航的序幕。当时我就想,要是年底这场比赛是在中国,该有多好!

到了高中时期,很羡慕那些拿政府奖学金到台湾念中文系的学长学姐。到今天,新加坡政府奖学金也可以到北大清华等大陆著名高校留学,而且门类不仅中文系。可见两国关系发展之全面和高速。

1988年,我第一次实地感受中华文化。那一年,我到了台北。所见、所闻,完全就是我对中华文化的期待和仰慕。尤其喜欢台北的书店,当然,卤肉饭、焢肉饭、鹅肉、烧肉粽等等,都是回味无穷的美食。


一向附庸风雅。到了台湾看到好多刻印章的小店,来来回回走了几遍,实在忍受不了诱惑,忍痛掏钱刻了个牛角质地的姓名章。回到新加坡之后,满怀欣喜地把家里所有的书,在扉页上都把它盖上了。前几年,我在台湾师范大学教书,又看到了刻章的店。这次不再犹豫,给女儿刻了个章。我心想,希望孩子长大之后也能有一些中华文化气质。

当时入境台湾还有个规定,就是不能携带有任何带着“中国”的东西。所以,连带有“中国制造”四字的小锁头也不能用。当然,后来就没有这种要求了。

中国的崛起就在眼前

两年半服役之后,1990年进了大学,自然而然选了中文系。那一年10月3日,新加坡、中国正式建交

到了1993年,中文系出现两件事,都跟中国有关系。一个是引入了好几个年轻的中国大陆老师,包括张敏、张洪明等,教学方式让我们耳目一新,至今令我受益匪浅。


(林徐典荣休。图源:中文系第13届毕业特刊)

另一个是林徐典教授卸下系主任一职。林教授的学术成就在此不赘述,他在荣休仪式上的一番话,我记忆犹新,大意是说,中文系的同学们不必担心前途如何,因为中国的崛起就在眼前,中文系毕业生恰逢其盛,今后大有可为。

毕业之后,我当了几年消防官,后来,回到国大念MBA。恰恰是这个MBA,让我人生发生了变化。

在念MBA之前,我总是觉得,文人就应该清高,温饱就行,挣钱做生意这种事,文人不屑也不必碰。但,读了MBA,我才开始发现,原来经商也有其中的学问和修养。更重要的还有两个事。一个是我选修了不少跟中国有关的课,如“中国商务”“中国与WTO”,开始对现代中国商务感兴趣;另一个是我接触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学养、见识、经历,刮目相看。从此对中国的兴趣更浓厚了,一心想到中国去发展。

在上海当外交官

所以,过了不久,当新加坡贸易发展局招人的时候,我毅然“投笔从戎”。很快的,在我面前掉下了两个天大的好机会。

首先,我在总部担任华南与港澳处长,后来,也开始负责山东、四川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让我直接接触中国官员、中国企业,学到了不少,也交到不少好朋友,尤其在山东省外经贸厅。

然后,第二个天大的机会来了。驻上海商务领事职位要轮换,局里本来物色好了人选。偏偏这位老兄是“红毛派”,不喜欢中国,不愿去。局里只好重新物色。结果这个美差就落到了我头上。

2002年初,我外派上海,担任商务领事。在这个任上,我负责协助新加坡企业在长三角地区投资。那几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有目共睹。物价也突飞猛进,我刚到上海时,请客吃饭只要不点鱼翅鲍鱼这类名贵菜,基本可以不必看价格,随便点。2013年,我在北京大董请客时,一看菜单吓了一跳,除了一个凉菜,其他价格都是三位数;即便是凉菜,也只是其中一道是两位数,其他都是三位数。


(在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做简报)

两年后,2004年我下海。跟两年前同事抗拒去上海完全相反,我辞职的消息一传出,马上有好几位年轻同事毛遂自荐。尽管前后只差这么两年,中国已成了香饽饽,人人抢着要

从担任驻上海商务领事开始,我的每个工作岗位都跟中国有关。2004年到一家上市公司的泰兴公司担任总经理;2007年到北京,担任中国新加坡商会的首任全职总监,后来担任美国跨国公司的北京大区经理;2011年担任通商中国首任总经理;2012年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事务处主任。2015年担任隆道研究院总裁等等。目前在《新加坡眼》,也是跟中国读者打交道的多。


(9月25日,参与“中新媒体人座谈会”。图源:新华社)

我家四代人,祖父母先是清朝子民,然后是民国百姓,然后是民国侨民,然后是日本占领时期的牛马,然后是马来西亚公民,最后成了新加坡公民;第二代,父亲母亲也经历了侨民、沦陷牛马、马来西亚公民、新加坡公民的过程;我是第三代,一出生就是新加坡公民,但与中国关系很密切。到了我孩子这一代,跟中国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母亲原籍中国不说,她第一次出国就是去中国台湾,那时才两岁;再大一些,几乎每年都去中国大陆,有时一年还去两三次。而且,在幼儿园里就有中国新移民朋友,不像我,一直到20多岁念大学才开始接触中国人。

在90年代末之前,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不多。那个年代,在公共场地如果听到中国口音,肯定会转头看一眼,因为少见。而且,那个时候,新加坡的中餐主要都是传统粤、闽、琼、潮汕、客家菜,极少有中国其他地区的菜馆,百胜楼的天津馆是一家。


(中国汾酒,享誉全球。图源:厦门公会闽南语讲演会)

现在呢?中国新移民、中国客工、学者学生、教师、护士、巴士车长,到处都是。中国菜更不必说,川菜、湘菜、河南菜、江浙菜、新疆菜、东北菜等等,几乎什么都有。中国式烧烤更是满大街都是。以前新加坡不怎么喝中国白酒,现在喝白酒的越来越多,比如汾酒、茅台。


不仅传统行业,就连前沿的中国机器人,也走进了新加坡。新加坡副总理到深圳时,也打卡了“中国智造”。

现在中国已进入到新加坡的方方面面。同样的,新加坡也进入中国的方方面面。自2007年以来,中国是新加坡的首要投资目的地。到了2013年,新加坡成为中国的最大投资者,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今天。

前不久,新加坡外长维文说,新加坡独立以来取得的发展,归功于一些因素,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今天是中国国庆,谨以此文,祝中国朋友国庆快乐!祝中国现代化更加绚丽!一荣俱荣,一个富强的中国,是大家的福气。

就如中新建交35周年照片展的主题“一衣带水,携手同行”,祝新、中两国友谊长存!祝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新,两国交流合作深化巩固!

最后,借新加坡本地华人敬酒的方式,祝中国:“兴啊!旺啊!发啊!”

ABC丨编辑

LEO丨编审

新加坡眼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加坡眼官网看新闻更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队记谈杨瀚森吃夜宵:NBA几乎没人会赛后加练,科比也下馆子

队记谈杨瀚森吃夜宵:NBA几乎没人会赛后加练,科比也下馆子

懂球帝
2025-10-31 08:15:08
梅西轰世界波难救主!迈阿密1-2倒下:7天后决战 或连续2年被爆冷

梅西轰世界波难救主!迈阿密1-2倒下:7天后决战 或连续2年被爆冷

风过乡
2025-11-02 10:01:03
“公务员凭啥周末休息?”网友呼吁体制内调整工作时间,网友破防

“公务员凭啥周末休息?”网友呼吁体制内调整工作时间,网友破防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0-30 18:15:04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实施,有人说2025年退休的人更有福,为什么?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实施,有人说2025年退休的人更有福,为什么?

社保小达人
2025-11-02 10:05:03
没想到,邹市明承认亏空2亿三个多月,如今竟靠着6岁儿子扬眉吐气

没想到,邹市明承认亏空2亿三个多月,如今竟靠着6岁儿子扬眉吐气

科学发掘
2025-11-01 12:43:28
日媒:中国600年来都是手下败将,现在他们也不是日本的对手!

日媒:中国600年来都是手下败将,现在他们也不是日本的对手!

乐天闲聊
2025-11-01 13:24:51
俄军围攻红军城,泽连斯基承认“局势严峻”

俄军围攻红军城,泽连斯基承认“局势严峻”

参考消息
2025-11-01 21:21:04
通背拳传人与老外互扇耳光!第一下被打出血,第三下被打晕翻白眼

通背拳传人与老外互扇耳光!第一下被打出血,第三下被打晕翻白眼

念洲
2025-11-01 12:37:45
南京35岁女子在家啃老13年,父母退休后直接离家,4个月后女儿傻眼

南京35岁女子在家啃老13年,父母退休后直接离家,4个月后女儿傻眼

如烟若梦
2025-10-30 16:16:31
加拿大总理卡尼向特朗普道歉

加拿大总理卡尼向特朗普道歉

参考消息
2025-11-01 21:21:04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国乒二三事
2025-11-02 06:47:58
影星哈里斯·福特抨击特朗普:随心所欲赚得盆满钵满,世界却走向毁灭

影星哈里斯·福特抨击特朗普:随心所欲赚得盆满钵满,世界却走向毁灭

爆角追踪
2025-11-02 10:48:56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老闫侃史
2025-08-10 18:05:03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清书先生
2025-10-21 15:51:40
网传王家卫吐槽几位知名演员事件,为何那些演员不敢正面回应?

网传王家卫吐槽几位知名演员事件,为何那些演员不敢正面回应?

柳缘阁主
2025-11-02 09:59:05
苹果 Pro 新品来了,真的很强

苹果 Pro 新品来了,真的很强

科技堡垒
2025-11-01 10:37:01
民主党的遮羞布这下被撕碎了,拜登前发言人访谈翻车,不知所云

民主党的遮羞布这下被撕碎了,拜登前发言人访谈翻车,不知所云

锐器
2025-11-01 23:24:03
裁判偏袒利雅得胜利?马赫雷斯、内维斯等人嘲笑C罗的点球

裁判偏袒利雅得胜利?马赫雷斯、内维斯等人嘲笑C罗的点球

雷速体育
2025-11-02 08:44:13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小娱乐悠悠
2025-10-01 14:25:29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鲁中晨报
2025-11-02 10:27:06
2025-11-02 11:28:49
新加坡眼 incentive-icons
新加坡眼
新加坡大小事儿
20018文章数 766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家居
手机
教育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手机要闻

红米Turbo 5再次被确认:9000mAh电池+100W闪充,能否接棒K系列?

教育要闻

收藏!2026山东高考报名日程表!18日缴费!第7条公安类院校、专项计划特别注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