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韩国旅游的朋友,可能会有种穿越感。刚下飞机,免税店门口立着大牌子:“中国游客,欢迎光临,免签通行!”
转头走进市区,街头一群人举着横幅喊:“中国人滚出去!”
![]()
好家伙,前一秒是“亲爱的快进来”,下一秒就是“你谁啊离我远点”。这精神分裂的程度,连双相情感障碍看了都摇头。
![]()
9 月 29 号韩国刚对中国团队游客放开免签,赶在国庆黄金周前递上 “橄榄枝”,明洞的免税店连夜挂起中文标语,连出租车司机都在背 “你好”“刷卡” 的中文口诀,一副盼着中国游客来 “救市” 的模样。可这边商家忙着擦玻璃摆促销牌,那边首尔街头就冒出了烧国旗、贴辱华海报的闹剧,合着这是把中国游客当 “行走的钱包”,还得顺带踩两脚?
说起来韩国旅游业是真急了。疫情这几年,明洞的化妆品店关了近三成,济州岛民宿老板冬天都舍不得开地暖,毕竟中国游客以前可是带着 “购物特种兵” 的名号来的,人均消费五位数起步,免税店的香奈儿柜台曾被抢得要限流。这次免签政策掐着国庆节点落地,摆明了想靠中国游客的钱包给旅游业 “输血”,连 SK 海力士的工程师都在盼着游客能带动消费,缓解芯片产业的压力。
![]()
但这 “欢迎” 也太没诚意了。有网友刷到济州岛餐厅贴着 “不接待中国人” 的纸条,还有中国留学生吐槽便利店找零时,硬币总被故意撒在柜台上,得弯腰去捡。更讽刺的是,明洞某化妆品店店员白天举着中文促销牌喊 “欢迎光临”,晚上就把牌子翻过去,背面写着 “不要拍照”,这变脸速度比川剧还快。
最让人膈应的是那些莫名其妙的敌意。韩国电视里天天播 “中国抄袭芯片技术”,主持人把话筒怼到路人脸上,就等着人家说 “中国人抢饭碗” 的话。可他们忘了,自己吃的泡菜有一半是中国产的,连镁、氯化钙这些工业原料都 90% 依赖中国进口。更搞笑的是,一边炒作 “中国环境污染影响韩国”,一边又盼着中国游客来花钱,这逻辑简直能绕晕数学老师。
对比下其他国家的操作,韩国的吃相就更难看了。泰国为了迎中国游客,把 2025 年定为 “神奇泰国盛大旅游年”,清迈的夜市老板会说 “支付宝收款”,芭堤雅海滩全是中文指示牌,人家就算有分歧,也懂得 “客前留面” 的道理。日本大阪的药妆店专门配了会说方言的导购,新加坡机场直接摆上了中秋月饼专柜,谁不是把 “欢迎” 落实到细节里?
![]()
中国游客又不是没地方去。国庆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挤爆了,泰国普吉岛的中文导游都不够用,连马来西亚的街头都挂起了 “中秋快乐” 的灯笼。有网友算过,去韩国的机票钱能去泰国玩五天,还能吃两顿海鲜大餐,何必去看别人脸色?就像济州岛民宿老板在小红书发参鸡汤视频求关注,最高赞评论直接戳穿:“先把街头的歧视标语撕了再说”,这条回复被点了七千多个赞,真是说到了大伙心坎里。
其实韩国人心里门儿清,中国游客的行李箱装着的是期待,也装着随时取消行程的决绝。之前 “萨德” 事件那会,中国游客一年少去了几百万,明洞的商铺倒闭了一串。现在全球都在抢中国游客,泰国 2024 年接待了 630 多万中国游客,日本光化妆品就卖了 1200 亿日元,韩国要是还抱着 “又想赚钱又想摆谱” 的心态,迟早把自己的旅游招牌砸了。
有个经常去韩国代购的朋友说得好:“以前觉得免税店便宜,现在看这架势,就算免签也不去凑这个热闹。花钱是图开心,不是去受气的。” 这话太实在了 —— 中国游客缺的从来不是旅游目的地,缺的是被尊重的体验。
![]()
眼看国庆过半,韩国免税店的中文标语还在飘,但进店的中国游客比预想中少了一大半。那些举着横幅的人可能没算过这笔账:一个中国游客平均能带动餐饮、住宿、购物三笔消费,赶走一个游客,就是赶走一串生意。等明洞的商铺再倒闭几家,济州岛的民宿冬天烧不起地暖,他们或许才会明白:不是中国需要韩国的免税店,是韩国需要中国游客的脚步。
说到底,待客之道从来不是挂几句中文标语、搞点折扣就能糊弄的。真心想赚游客的钱,就得先学会把尊重放在第一位,不然再诱人的免签政策,也留不住捂紧钱包的中国游客。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没人愿意花钱买气受,你说对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