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孩子抱着手机不撒手,吃饭喊不动,睡觉叫不醒?有个18岁少年暑假连续熬夜打游戏,最终猝死在屏幕前——这种极端案例像一记警钟,敲得人心惊肉跳。但当我们愤怒地喊出“关闭网游”时,是否想过这就像因噎废食?毕竟火能烧房,也能煮饭;水能溺人,亦能载舟。
从古人的投壶弈棋到今天的电子竞技,人类对游戏的需求从未改变。数据显示:我国游戏产业规模超3000亿,带动直播、硬件等产业链就业岗位500万个。若一刀切关闭,无异于将洗澡水与孩子一齐泼掉。那些说“游戏是精神鸦片”的简单批判,与百年前指责小说“毒害青年”的论调何其相似!
![]()
真正的病灶不在游戏本身,而在使用尺度。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食品安全出问题,难道要禁止所有人吃饭?”当孩子沉迷游戏,我们需要反思:是否因为现实世界缺少足够的陪伴、认可和乐趣?有的家长自己刷着短视频,却吼着孩子“别打游戏”;有的学校把体育课改成自习,却抱怨学生只会宅家——这岂非现代版“只许州官放火”?
要让游戏从“沉迷陷阱”变“休闲工具”,需要三把钥匙:
第一把是“技术锁”,游戏公司须落实防沉迷系统,用AI识别异常时长,如腾讯最新推出的“零点巡航”功能。
![]()
第二把是“家庭灯”,父母应带头放下手机,用登山、观星等现实体验替代虚拟快乐。用丰富多彩的现实活动取代虚拟的网络空间。
第三把是“教育尺”,学校不妨开设游戏设计课,将《王者荣耀》战局变作古代兵法教学现场,让《我的世界》成为物理知识实践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游戏的神秘感和青少年的独处空间。
![]()
![]()
未来的游戏甚至能成为康复医疗的“数字药物”:已有医院用VR游戏治疗自闭症儿童,用节奏游戏帮助中风患者康复。当我们用“疏”代替“堵”,游戏便能从洪水猛兽蜕变为文明工具——就像大禹治水,关键在于引导而非围堵。有道是:
虚拟方寸间,现实万里天。
瘾深人易倦,自律心自闲。
科技应为桨,莫成逆水船。
莫惧网游浪,善泳可扬帆。
拒绝一刀切,要做执剑人。游戏未来图景,由我们共同绘制。每个人都需要理性,每个人都需要智慧,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监护人。
#你支持关闭网络游戏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