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厨房的锅沿刚被热油溅到,孙阿姨下意识地大叫:“哎呦,烫着手了!”她顾不得多想,立马从冰箱拿出几块冰狠狠敷在手背,还喃喃自语:“小时候摔了碰了,奶奶都给我冰敷,这回肯定没事。”还没等疼痛缓解,邻居张大妈又教一招,“赶紧抹点牙膏,凉快消炎!”阿姨索性牙膏、酱油轮番上阵,觉得万无一失。
可第二天一起床,阿姨气得直跺脚:红肿、起泡、渗液,伤口不仅没好,反而加重了发炎。“明明是好心急救,怎么结果变得更糟?”她带着疑问赶去医院,医生只是摇头叹气:“冰敷、牙膏、酱油,不但没用,反而会‘毁伤口’,早冲水早好了!”
生活中像孙阿姨这样“自来土法救烫伤”的比比皆是。冰敷、牙膏、酱油……这些流传多年的“经验”,看似顺理成章,背后却暗藏风险。问题来了,烫伤后的第一时间,正确急救方法究竟是什么?避开毁伤的误区,真正有效的“神操作”只需要五个字。到底是哪五个字,为什么能比啥都管用?又有多少人其实每次都做错?别急,答案就在下文——尤其是第4步,90%的人都容易忽略!
![]()
为什么不少人一烫伤,第一反应就是冰敷、抹牙膏、搽酱油?答案其实就在老一辈口耳相传的偏方中。但现代医学却一次次打脸。
冰敷真的有效吗?表面上冰块一贴,疼痛立马减轻,凉沁沁的仿佛问题解决了。实际上,皮肤在受到高温损伤后已经极为敏感,强烈低温刺激反而会导致毛细血管急剧收缩,加剧组织坏死。有回访数据显示,约37%的二次烫伤感染都和冰敷不当有关。长期冰敷不仅不能止痛,还可能让伤口进一步深层坏死,甚至“伤上加伤,二度变三度”。
牙膏与酱油真的抗炎消毒吗?很多人图牙膏带来的清凉感,殊不知牙膏的主要成分(摩擦剂、香精、防腐剂等)会刺激伤口,给皮肤带来二次“辣椒水般”的折磨。酱油、酒精、醋等“家常调料”,不仅无法杀菌消炎,反而可能覆盖伤口、为细菌成长提供“温床”。权威指南强调,这些民间偏方“救急”其实是在“毁伤口”。
![]()
根据2024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常见创伤处理指南》:流动冷水冲洗,可以使伤处温度迅速降低,从而有效减少组织的持续受损。而抹牙膏、酱油之类的“花样治疗”,反而会导致感染风险提升12.6%-20.3%。
日常烫伤的后果并非小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任何不当处理都可能为细菌、病毒敞开大门。看似只是“一点红肿”,严重时却可能引起永久色素沉着、感染、甚至败血症,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慢病患者,风险倍增。
关键时刻,别让偏方添乱!所有烧烫伤急救,归根结底就五个字:“冲脱泡盖送”。这是得到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和多位烧伤科权威医生联合权威背书的标准处置流程。只要操作得当,大多数意外烫伤能大大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
“冲”——流动冷水冲洗。记住,是自来水而不是冰水、冰块!把伤口放在15-25℃的流动水下冲洗至少15分钟,能有效带走余热,减少水泡和疼痛。不用心疼水费,冲得及时最重要。
![]()
“脱”——脱去衣物和饰品。烫伤部位的衣服、手表、戒指等要尽早脱除,避免局部肿胀加剧卡死。若衣服粘住伤口,切勿硬扯,应一边用水冲一边小心剪开。
“泡”——继续浸泡冷水20-30分钟。尤其是小面积浅层烫伤,短时间内持续泡水可缓解疼痛,降低后续水泡形成概率。很多人省略这一步,实际上它对减轻损伤极为关键。
“盖”——覆盖伤口。用干净湿润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隔绝空气污染、减少细菌感染。重要提醒:千万别再糊牙膏、酱油、醋!也不要用棉花或创可贴粘住伤口。
“送”——及早送医院。只要伤口超出手掌大、合并水泡、脱皮、剧痛、面部或关节处灼伤,无论成人、儿童都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处理。别硬熬“忍一忍”、更别自行挑破水泡。小水泡可自然吸收,如大泡痛胀需在医生指导下无菌放液,切勿乱挑。
![]()
烫伤急救得当,恢复周期明显缩短。研究显示,按照五字诀及时处理的浅二度烫伤,绝大多数3-5天内就能自我修复,不留疤痕。反之,使用偏方或敷冰,创口感染、愈合期超过一周、甚至形成永久性色素沉着的风险成倍增长。
后期护理也不能马虎。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勿随意揭查,更不要经常反复包扎。切勿图方便乱用消毒药膏或软膏,必须先听医生指导。很多家庭为省事,用酒精涂抹烧伤,这是极其错误且自残式的做法——局部灼痛和感染概率暴增超过30%。
针对儿童、老人或合并慢性病的人群,烫伤死亡率可提升至普通人的3-5倍。夏季厨房和热水、电热毯等环境最易出事故,家长一定要看护到位,发生问题要规范报警求助。
最后还想提醒一句,真正的健康急救不是靠经验和偏方堆砌,而是要尊重医学共识。那些“神操作”流传千年,却可能误了一代又一代人。只要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诀,烫伤再也不可怕,比什么偏方都管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