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人究竟能有多苦?这么说吧,现代人吃的苦,在古人面前不值一提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现代人总爱抱怨生活不易,工作压力大,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

可你想过没有?古代人过的日子才叫艰难。那时候别说买房买车了,能吃饱饭、活到老年就已经是人生大幸事。

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代普通人的苦难简直超出现代人的想象力。那么,为什么说现代人的苦在古人面前不值一提呢?



诗人杜甫的悲惨生活

要说古人生活有多苦,杜甫的经历绝对是最生动的例证。

公元759年,杜甫47岁时辞去官职,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想象一下,这位中年诗人在一年内辗转于洛阳、华州、秦州、同谷,最后才到达成都。

现代人坐高铁动车走这段路程也就几小时的事,而杜甫却需要翻山越岭,冒着盗匪、瘟疫的风险,长途跋涉数月。

杜甫到达成都后,好不容易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茅草屋,总算有了落脚之处。然而好景不长,公元760年,一场秋风直接把他的屋顶掀翻了。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描述道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四处飞散,直接砸到了邻居家,把孩子都吓哭了。

生活的艰苦还不止于此。杜甫的家境贫寒到什么程度?他的被子用了多年,冬天盖着"冷似铁"。

现代人别说电热毯了,就算普通棉被都能保暖,而杜甫冬夜只能在刺骨寒冷中勉强入睡。

一个曾经的朝廷官员,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竟然连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都难以维持。



他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是源于对温暖住所的渴望。

杜甫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古代社会,即使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生活条件也极为恶劣。

没有现代建筑技术,没有供暖设备,甚至连基本的防风避雨都成问题。我们今天抱怨房子小、装修不够好看,而古人连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屋子都是奢望。



悲惨经济现实

古代农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早在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就通过详细计算,揭示了五口之家即使种植一百亩土地,收入仍然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残酷现实。

李悝的计算是这样的:一个五口之家,包括父母和三个孩子或老人,种植一百亩土地。按照当时的产量,一百亩地一年大约能产200石粮食。

看起来不少,但问题在于各种税收和开支。首先要缴纳十分之二的田税,也就是40石。

其次,家庭成员每人每月需要消耗一石粮食,五个人一年就是60石。



再加上祭祀、招待客人等社交活动需要30石,购买盐巴、酱油等调味品需要20石,购买衣物需要30石,农具损耗和维修需要20石。这样算下来,总支出为200万,刚好等于总收入。

问题是,这还没算上意外情况。如果遇到旱灾、水灾、蝗灾,收成减少三分之一,那么这个家庭立刻陷入赤字。

更不用说生病需要看医生、房屋需要修缮等额外开支。

李悝的计算清晰地表明,即使在正常年景,古代农民也是勉强维持生计,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立刻陷入绝境。

到了汉代,情况并没有改善。政治家晁错详细描述了农民一年四季的辛苦劳作。



春天耕田播种,夏天除草施肥,秋天收割脱粒,冬天修整农具准备来年。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没有现代农机,全靠人力和畜力。

现代人抱怨工作996很辛苦,古代农民却是从日出干到日落,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没有带薪假期,更没有五险一金。

古代的经济结构本质上就是一个难以摆脱的贫困陷阱。

现代人担心工资不够花、房贷还不上,古人则担心明天能不能吃上一顿饭。我们今天抱怨物价上涨,古人则面临随时可能出现的大饥荒。



瘟疫的灾难

瘟疫是古代人面临的又一大灾难。东汉末年的建安大疫(公元217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瘟疫之一。

在这场灾难中,中国人口从5648万锐减至763万,也就是说,超过85%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死亡。

这意味着什么?假设你生活在当时,你的亲朋好友中,平均每7个人就有6个人死亡。现代人担心感冒发烧,古人则面临整个社会崩溃的恐怖场景。



曹操的军队也未能幸免于瘟疫。

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曹军就因为瘟疫大规模爆发而实力大减,最终被孙刘联军击败。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植都留下了描述瘟疫惨状的作品。曹植的《说疫气》记载:"是岁气淫不节,多行风雨,是以郡国多疾疫者。"

曹操的《蒿里行》更是直接描述了战场上的惨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者为哀,死者为尘。"



明末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爆发了大规模瘟疫,成为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的医疗条件极为落后,没有抗生素,没有疫苗,没有现代医院,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离去,无能为力。

欧洲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1347年至1353年间,黑死病横扫欧洲,导致约25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现代人因为新冠疫情而惊恐,但与古代的瘟疫相比,现代医学已经大大减轻了传染病的致命性。



自然灾害的打击

自然灾害是古代社会的另一大杀手。

公元2年,也就是汉平帝元始二年,北方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紧接着又爆发了大规模蝗灾。

没有现代灌溉系统,没有防蝗技术,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被毁。

干旱和蝗灾导致的粮食短缺,进而引发了瘟疫。



当时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很模糊,往往将瘟疫归咎于鬼神之怒。没有抗生素,没有疫苗,没有呼吸机,患病基本等同于等死。

现代社会,遇到自然灾害有政府救援,有国际援助,有保险赔付。

古代社会呢?朝廷的赈灾能力极为有限,往往是灾情发生后很长时间才能得到一点救济,而这点救济往往被地方官员层层克扣,真正到达灾民手中的少之又少。



汉代的晁错就描述过农民生活的脆弱性:"岁有饥馑,民有菜色,而商贾大贾,累千金之货。"

意思是说,每年都有饥荒,农民面黄肌瘦,但大商人却囤积货物,赚取暴利。这种贫富差距在古代社会尤为明显,普通农民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现代人抱怨天气不好影响出行计划,古人则担心天气不好可能导致全家饿死。我们今天谈论气候变化,古人则直接面对气候灾难的生死威胁。



悲惨人生身不由己

个人悲剧在古代也是家常便饭。西晋文人李密的人生经历堪称不幸的典型。

他六个月大时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母亲改嫁。在古代社会,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往往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李密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但他体弱多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没有现代医疗技术,没有儿科专家,没有保健品和营养剂,体弱多病在古代几乎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



尽管如此,李密在祖母的悉心照料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

晋武帝时期,朝廷征召他出任官职,但此时他的祖母已经八十多岁,卧病在床。

李密不忍抛下抚养自己成人的祖母,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陈情表》,恳请朝廷允许他留在家中照顾祖母。

《陈情表》中,李密回忆了自己的不幸童年和祖母的养育之恩:

"臣幼清族,出自寒微。常恐此生不获披荐。顾嵩岳西林,有先人遗刻。亦不负地德也。"



他还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个人命运的无奈。现代社会,儿童死亡率低,医疗条件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而在古代,失去父母基本意味着生活的极度艰难,甚至是早夭的风险。我们今天担心孩子学习压力大,古人则担心孩子能不能活到成年。



《——【·结语·】——》

回顾古人的生活,不难发现他们面临的苦难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经济上入不敷出,瘟疫随时夺走生命,自然灾害频繁爆发,个人命运充满无奈。

所以,下次当你抱怨生活不易时,不妨想想古人的处境。

他们在没有现代科技、医疗、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依然顽强生存,创造了灿烂文明。珍惜当下吧,因为我们已经比绝大多数古人幸福多了!

参考资料:
《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
《中国灾荒史》,商务印书馆,2021年
《疫疠与中国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18年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中国经济史研究:战国至两汉时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湿气是“万病之源”,建议常吃这3种食物,排出湿气一身轻

湿气是“万病之源”,建议常吃这3种食物,排出湿气一身轻

江江食研社
2025-10-22 14:30:03
乌400架无人机怒袭莫斯科州,俄3条主输油管道被瘫痪损失惨重

乌400架无人机怒袭莫斯科州,俄3条主输油管道被瘫痪损失惨重

史政先锋
2025-11-01 22:21:04
两岸统一后,赖清德将受到如何对待?国防部一句话让网友心安了

两岸统一后,赖清德将受到如何对待?国防部一句话让网友心安了

通鉴史智
2025-11-01 07:50:16
中年离婚哪一方的结局会更悲惨?听网友叙述,原来是这样

中年离婚哪一方的结局会更悲惨?听网友叙述,原来是这样

侃神评故事
2025-10-10 11:25:03
不查不知道!难怪连央媒都发文悼念,许绍雄竟然“藏”得这么深!

不查不知道!难怪连央媒都发文悼念,许绍雄竟然“藏”得这么深!

秋姐居
2025-10-30 21:31:28
上海赘婿带小三医院产检,遇妻子后续:小三是乘务长,赘婿是律师

上海赘婿带小三医院产检,遇妻子后续:小三是乘务长,赘婿是律师

汉史趣闻
2025-11-02 16:16:58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的统一之战,会以这个名义打响第一枪?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的统一之战,会以这个名义打响第一枪?

朔方瞭望
2025-11-02 10:04:34
1-2!迈阿密爆冷输球,梅西轰世界波,产生2个不可思议和3个事实

1-2!迈阿密爆冷输球,梅西轰世界波,产生2个不可思议和3个事实

球场没跑道
2025-11-02 09:48:18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通文知史
2025-10-15 21:00:03
水湊みお(みなとみお)-甜妹系的天花板

水湊みお(みなとみお)-甜妹系的天花板

素然追光
2025-10-27 00:25:03
最新!金股名单来了

最新!金股名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12:50:11
福特号为什么不学福建舰?不是技术落后,是被15年前的选择锁死了

福特号为什么不学福建舰?不是技术落后,是被15年前的选择锁死了

辉辉历史记
2025-10-31 15:57:36
广东全运男篮誓要主场摘金 辽川能否撼动其位?

广东全运男篮誓要主场摘金 辽川能否撼动其位?

体坛周报
2025-11-02 17:14:15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01 12:39:18
果然,见完中方,高市早苗连续2天会见台独,外交部的回应不简单

果然,见完中方,高市早苗连续2天会见台独,外交部的回应不简单

南宫一二
2025-11-02 07:42:34
马筱梅首谈大S为张兰正名,派亲妈送俩娃到成都,撕碎S家“体面”

马筱梅首谈大S为张兰正名,派亲妈送俩娃到成都,撕碎S家“体面”

小咪侃娱圈
2025-11-02 14:03:09
38岁上海男子备孕5年,吃药、试管都不行,去了趟沈阳终于生子

38岁上海男子备孕5年,吃药、试管都不行,去了趟沈阳终于生子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9-23 22:42:11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10:41:45
我曾背一残疾同学上学8年,三十年后重逢,他的态度让我怀疑人生

我曾背一残疾同学上学8年,三十年后重逢,他的态度让我怀疑人生

人间百态大全
2025-10-27 06:45:03
71岁赵雅芝北京走秀,脸垮皮松满是皱纹,网友直呼比董明珠还老

71岁赵雅芝北京走秀,脸垮皮松满是皱纹,网友直呼比董明珠还老

桑葚爱动画
2025-11-02 17:11:42
2025-11-02 18:43:00
近史博览 incentive-icons
近史博览
博古通今知兴替, 前车之鉴后事师。 若明历史兴衰理, 以古为镜可慎思。
4497文章数 7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手机要闻

同样开售三天,小米、vivo、荣耀、OPPO新旗舰销量对比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