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湖北襄阳又开了一个低级玩笑!
啥玩笑?且听我慢慢道来。
襄阳最近在街边公园立了一组新的雕像,有诸葛亮,有庞德公,还有一个“工作人员”。
庞德公端坐,“工作人员”站立。
偏偏,把诸葛亮安排成了下跪的样子。
这样的雕像,让很多熟悉三国故事的人感到意外。一直以来,不管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在教材中,诸葛亮的形象一直手摇羽毛扇,镇定自若,要么站着,要么坐着。现在,只有襄阳让诸葛亮“跪”了。
襄阳为什么让诸葛亮下跪?
某些人搬出了《襄阳记》。《襄阳记》说,诸葛亮瞅着庞德公又有德又有学问,每次上门都“独拜床下”。
他们把“独拜床下”的“拜”,歪解为“跪拜”。
大家想想,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总不能跟上朝见皇帝似的“扑通”跪下行跪拜大礼吧!
这里的“拜”,不是非得跪地上,而是“立拜”:站着拱手,身子稍欠,颔首致意,既显对长辈的尊敬,又符合“上门拜访”的轻松场景。
襄阳的雕塑呢?偏把“拜”硬生生拧成“跪”,是何居心?
正史《三国志》《后汉书》没有一字记载诸葛亮跪拜过襄阳人庞德公,野史《襄阳记》岂能为信史?
目的,昭然若揭。
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一句话,让襄阳煞费苦心。
20多年前,襄阳还叫“襄樊市”时,不惜5次进京“做工作”“改教材”。
当时,著名作家二月河吃惊地说:教科书是闹着玩的?那是给孩子们看的学问,教给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呀!这事做的真“胆大”,“妄为”不妄为?
“教材事件”之后,襄阳在“蹭”诸葛亮、“蹭”三国方面,套路一个接一个。
先忙着改城市的名字。
1950年到2010年,襄阳市还不叫襄阳市,叫襄樊市,但襄阳名气更大,郭靖和黄蓉守襄阳,把坚定的信念带到了女儿身上,给女儿起名郭襄,这故事路人皆知。
说起三国,襄阳之名更是盖过“襄樊”,诸葛亮少年时有过在襄阳的经历,刘表还在襄阳办公。
所以,2010年,襄樊毅然决然地把“襄樊”改成了“襄阳”。
在当年的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上,甚至有关专家建言:不妨将城市名称改为“诸葛亮市”。
自此之后,襄阳为了蹭诸葛亮的热度,改街名,改镇名、改广场、改地图、改教材......忙得不亦乐乎!
2023年8月16日,襄阳在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宣传筹备会上,又提出一个“襄阳,远不只三顾,襄见恨晚””的口号,现场还展示了“襄阳四圣”等等。
![]()
这不是和南阳对着干吗?
因为,早在2022年4月份,南阳市发布过一个南阳城市形象宣传语:“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
襄阳“针锋相对”,第二年就提出“襄阳,远不只三顾”。
为什么非要压南阳一头?
何况,诸葛亮只在襄阳上过“幼儿园”和“私塾”,后来躬耕南阳,隐居求志,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自己就说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但是,襄阳偏偏说:臣妾不依,躬耕于襄阳,不只三顾。
如今,襄阳“一计不成,再施一计”:你说你“躬耕于南阳”,我就让你“跪在襄阳”。
看来,襄阳某些人,真想在“诸葛亮”身上吊死。
纵观泱泱华夏城市,也只有襄阳敢让诸葛亮下跪,真是天大的羞耻。
走遍全国,你何曾见过诸葛亮的跪像?
跪像,只有秦桧之流。
襄阳让诸葛亮“下跪”,就是一场拙劣的历史投机与文化绑架,此像不拆,不足以正视听,此风不刹,不足以护文脉!
襄阳,别再丢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