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3月通山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以来,该县严格落实省、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全力全速推进试点建设,同年9月通过上级验收运行,试点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位推进平台建设
自被列为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以来,通山县把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快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县”的改革良策,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卫健、财政等10部门和试点医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综合协调、专科建设、信息技术3个工作专班,确保全县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高位推进。
同时,制定了《通山县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明确“1+2+N”建设模式(“1”是县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B级,“2”是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数智化病理科C级,“N”是乡镇卫生院分站点),实现“基层取样—云端阅片—即时会诊”的诊疗闭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病理诊断服务。
为确保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及进度,该县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并多次邀请专家对接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和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针对病理人才短缺问题,该县构建了“线上+线下”“送出去+请进来”立体化培养机制。每年开展病理学基础、分子病理等理论培训和切片制作、免疫组化染色等实操培训,组织参加湖北省人民医院、协和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线上培训课程。每年组织全县病理科参与省级质控测评,县人民医院病理报告合格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8%以上。每季度组织专家对切片制作、诊断流程等进行驻点指导,累计整改不规范问题7项,有效推动了全县病理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2024年7月,县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在县人民医院正式建成运行,成为全市首家与省病理平台对接的县级中心。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9月16日,患者成女士在县中医院做乳腺B超时发现左侧乳腺肿物,随即到县人民医院做切片送检,被诊断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9月18日,县人民医院将该病例上传至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不到两个小时,就收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的复核意见书,同意原诊断。9月22日,成女士在县人民医院做了单乳切除手术,目前康复情况良好。
“现在患者不用出县,通过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得到省级专家的复核诊断意见后,在县内就可以进行精准治疗,不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避免了很多外出的麻烦。”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阚艳芳告诉笔者。
据统计,自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运行以来,县域群众到省级医院会诊人数减少约500余人,按每人次产生费用2000元(交通费、病理会诊费、住宿费等)计算,就为就医群众节约费用约100万元。
“我们还特别为肿瘤患者开辟‘诊断绿色通道’,平均确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至2天。”阚艳芳说。
该县通过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实现病理检查一键申请、诊断网上查询、样本全流程可追溯,并可发起疑难病例远程会诊。截至今年8月,全县累计上传远程诊疗病例17421例,上传病理切片37679片,完成远程会诊82例,平台复核病例87例。
“县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引入了AI辅助诊断系统,实现了宫颈癌快速筛查,将人工需10多分钟的分析过程缩短至1秒内完成,诊断准确性保持在95%以上。”阚艳芳介绍。
县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启用以来,常规病理诊断报告控制在48小时之内,远程会诊最快仅需21分钟即可获得省级专家诊断意见,实现了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及实施远程会诊快速高效。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数智化系统效能,进一步发挥AI辅助诊断等功能优势,提升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加强与省级医院的远程协作,建立更加畅通的疑难病例会诊通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让数智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通山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良开说。
通讯员 阮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