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有人说,一块石头能说出一个家族的秘密。2022年夏天,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墓碑上,五个汉字冷冷地立着,跟风雨一起挤在奈良的空气里。
这五个字,不是日文假名,也不是英文雕刻,偏偏是正儿八经的中国汉字。
![]()
有人盯着那块碑发了半天呆,心里憋着一口气:堂堂日本前首相,怎么最后留在世上的,竟是中国字呢。
先说那天,7月8号的奈良城,天闷得像锅盖。
安倍晋三站在搭起来的临时台子上,穿着西装,脸上挂着一贯的笑,底下人也不算多,气氛说不上多热烈。
原本他是要去长野助选的,结果松山三四闹了丑闻,临时改道,去了奈良。
谁也没料到,这一改,给自己改了命。
讲到一半,人群里钻出个穿灰T恤、卡其裤的三十多岁男子,带着口罩,眼睛死死盯着台上的安倍。
第一声枪响,空气砰地一震,安倍没倒,台下人也懵了,乱哄哄地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
第二声枪响,安倍捂着胸口慢慢倒下,白衬衣上迅速渗出大片血红。
保镖这才反应过来,人群炸开了锅,哭喊声、脚步声乱成一团。
开枪的人叫山上彻也,41岁,曾经是海上自卫队的人。
抓住他的时候,他脸上没什么表情。
后来的调查里,他说自己不是单纯为了仇恨安倍,而是因为憎恨某宗教组织,而安倍恰好跟那组织扯上了关系。
现场急救没救回,安倍晋三死在了医院,67岁。
消息传出来,日本全国像被砸了一闷棍,世界各国也炸了,哀悼声一片。
![]()
可谁都没想到,葬礼办得极其简单,甚至有点冷清。
不到2500人参加,仪式也没搞得很隆重。
家属低调处理,尤其是妻子安倍昭惠,坚持不铺张。
火葬、诵经、送花,程序走得快,没太多煽情的环节。
可真正让人意难平的,不是葬礼规模,而是那块墓碑。
”安倍家之墓”——五个大大的汉字,黑白分明地刻在灰色石碑上。
不是日语,也不是平假名片假名的组合,而是彻头彻尾的汉字。
![]()
很多人一时间有点缓不过神。
日本人用汉字,早就不是稀罕事。
几千年前,日本还是渔猎部落的时候,中国早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汉字,跟着遣唐使、和尚、学者漂洋过海,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人一开始不会造字,就拿汉字当工具用,慢慢学着写、学着读,后来又自己捣鼓出假名,但汉字的地位一直没变。
在正式场合,尤其是寺庙、墓碑、匾额这些地方,还是得用汉字,显得庄重、体面、有文化底蕴。
安倍家的墓碑用汉字,不是跟中国示好,也不是有什么隐秘的情结,而是出于日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
![]()
简单来说,在日本人眼里,汉字就是稳重、气派、体面的象征。
再说回安倍本人,他虽然在国际上争议不断,但在日本国内,威望还是很高的。
他推行的政策,比如强化自卫队、修宪、经济刺激,虽然褒贬不一,但确实让日本在一段时间内站得更稳了些。
他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讲究传统,重视家族和国家荣誉。
用汉字做墓碑文字,反而跟他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不过话说回来,这里面也透着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感。
日本历史上,既有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阶段,也有拼命想摆脱影响、强调自己独特性的阶段。
![]()
二战之后尤其如此,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崛起,渐渐不再把中国文化当回事,甚至在教育、政治上推行去中国化。
但深埋在骨子里的东西,哪是说丢就能丢的?
墓碑上的汉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一边强调独立自强,一边又舍不得撇开那些根植已久的文化基因。
再讲讲山上彻也这个人。
他出身普通家庭,家里因为宗教组织的关系,破了产,母亲沉迷其中,家道中落。
他从小活在阴影里,成年后漂泊无定,做过自卫队员,打过零工,最后成了个典型的社会边缘人。
在山上的心里,安倍晋三成了那个让他一生悲剧的象征。
![]()
他觉得,安倍支持的宗教组织害了自己一家。
于是,他买来材料,自己做了枪,瞄准了那个在台上滔滔不绝的人。
不是疯狂报复,也不是政治暗杀,而是一种绝望到极点之后的爆发。
安倍遇刺以后,日本社会也被狠狠敲了一下。
人们开始讨论安保问题、宗教势力渗透问题、贫富差距问题。
这些问题早就在角落里长歪了,只不过平时没多少人敢正视。
安倍去世后,继任者们面对的局面一点不轻松。
![]()
国际环境变化快,日本夹在中美之间进退两难,国内经济复苏乏力,老龄化问题压得喘不过气。
可以说,安倍留下的是一副烂摊子,也是一副难得的底牌,怎么用,全看后人有没有那个胆识和本事。
再说那场葬礼,冷清归冷清,但也别光看表面。
安倍的家族背景、政治影响力,注定了他不会被轻易遗忘。
无论是支持他的人,还是反对他的人,都得承认,安倍晋三在日本近几十年政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那座刻着汉字的墓碑,静静地立在墓园一角,风吹雨打,日复一日。
偶尔有路人经过,停下来看看那五个字,再走开。
![]()
没有人再多说什么,但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涌上点复杂滋味。
人这一辈子,说到底,走到最后能留下来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别人愿意怎么记住你。
安倍晋三死后留下的是争议,也是影响;留下的是一块汉字刻成的墓碑,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剪影。
参考资料:
《朝日新闻》2022年7月报道《安倍晋三奈良遇刺事件全记录》
《每日新闻》2022年7月社论《安倍晋三的政治遗产》
《日本文化史》岩波书店版
《现代日本政治》东京大学出版会2021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