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放假通知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8
初七
29
初八
30
烈士纪念日
1
国庆节
2
十一
3
十二
4
十三
5
十四
6
中秋节
7
十六
8
寒露
9
十八
10
十九
11
二十
国庆节即将到来,2025年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10月1日(星期三)至10月8日(星期三)放假调休,共8天。
礼赞祖国华诞
1949.10.1-2025.10.1
![]()
你富饶辽阔,山河壮美
你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你我共览盛世华章
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盛世华章 国之庆典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长于盛世,见证辉煌。在这特别的时期,我们迎来了举国同庆的日子——国庆76周年。相信通过对国庆的由来、习俗、国旗、国徽、国歌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对历史的发展更加清晰,对祖国的情怀更加浓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咱们中国的国庆节。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 因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
礼赞祖国华诞
1949.10.1-2025.10.1
![]()
1949年10月1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即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时间原是 1949年9月21日 ,后由毛主席提议并由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庆日的决议》, 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日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近代国家的这种庆典就是对外显示力量,因为它们大多是在争取独立,政治革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需要这种力量的显示,以增加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
01.国庆节的习俗
![]()
1.张灯结彩
我国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道路、商场等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或氢气球等,用欢乐的氛围来迎接国庆。
2.国庆长假
每年10月1号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周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势,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
3.高速公路免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也日益普及,人们通常利用国庆7天长假来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因此,国家自2012年起,国庆期间的高速公路向私家车免费通行。
4.国庆阅兵
我国国庆开国以后共有14次国庆阅兵,通过阅兵即可庆祝国庆,扬我国威,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让全国人民感受强烈的自豪感。
![]()
5.天安门升旗仪式
每逢国庆,去天安门看升国旗是无数认心中的梦想,在天安门广场或者通过电视、媒体等看升国旗仪式,以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自豪和敬意。
![]()
6.国庆联欢会
国庆前后,各企事业单位为了庆祝国庆,弘扬企业文化,都会组织员工开展迎国庆联欢会,用文艺表演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国的喜悦和欢快。
02.国徽的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寓意是:象征着中国人民“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四颗小的五角星环绕着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齿轮和麦穗 :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因为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国徽用正红色和金黄色 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03.国歌的诞生
![]()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 在国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78年,经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礼赞祖国华诞
1949.10.1-2025.10.1
盛世华章 国之庆典
国旗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黄色的五角星代表光芒,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
-04-
礼赞祖国华诞
1949.10.1-2025.10.1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国庆庆典形式的变化沿革,大体上可分为6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1950-1959年),每逢国庆节,都要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和一定规模的大阅兵。
(2)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遇自然灾害。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此后的11年里(1960-1970年),每年的国庆节没有举行阅兵,只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
(3)20世纪70年代开始(1971-1983年),每年的国庆节,首都北京没有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而是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欢度国庆。
(4)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1984年适逢国庆35周年,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每年的国庆节只是采取组织群众游园、举行广场焰火联欢晚会和摆放节日花坛等多种形式来庆祝,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5)20世纪末的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华诞。首都北京在刚刚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世纪大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的国庆庆典。
![]()
(6)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庆大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21世纪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庆典,规模盛大,举世瞩目。
国庆节的意义:
1.国家象征
国庆节是国家的象征,它代表着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每年的国庆节,全国各族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2.民族团结
国庆节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它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在国庆节期间,各民族人民共同庆祝祖国的生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3.历史记忆
国庆节是历史记忆的象征,它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年的国庆节,人们都会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4.国际交流
国庆节也是国际交流的象征,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在国庆节期间,中国会邀请各国使节和国际友人参加庆祝活动,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发展成就,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欢度国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