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因72条罪被处死,其谋士死前留下一首诗,雍正看后气的眼冒金星!
雍正朝十三年,有四位他非常信任的封疆大吏:
西北年羹尧,西南鄂尔泰,河南田文镜,浙江李卫。
这四个人,号称四大总督。
而在众多封疆大吏之中,年羹尧功劳最大,也最被雍正看重。
年羹尧和隆科多,也都是助力雍正获得帝位的关键人物。
史书记载,年羹尧才能出众,恃功自傲,仗着雍正的宠信,行事极为嚣张跋扈。
与同僚往来时,都是直呼大名,毫无礼数。
甚至他回京之时,还命直隶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于路旁迎送。
诸王和大臣们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他却张狂傲慢,连简单的还礼都不肯。
西北的边防军政大权,几乎都握在年羹尧手中。
雍正帝爱惜他的才能,感念他的功劳,也在意他在西北军中的威望,因此十分宠信他,对于他的请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虽然常年镇守西北,年羹尧却经常参与朝廷最机密的决策,地位之高,远远超出寻常的封疆大吏。
雍正曾说过,若有十余人如年羹尧,治理天下自不成问题。
所以他时时关心叮嘱这位爱将,不要过度操劳,要长远筹谋。
至于年羹尧对雍正礼节性的问候,雍正反倒觉得没有必要。
他纵容年羹尧,不必过多顾及君臣礼数,只需“专心料理军务”即可。
青海战事的平定,更是让雍正欣喜若狂,竟然直言年羹尧是自己的“恩人”。
如此肉麻之语,几乎是不顾帝王体统。
另一道朱批就更是直白,大意是说:
将军立下的这番战功,让朕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疼你,才能无愧于天地神明。
从雍正这些直白到肉麻的话语中,足以看出他对年羹尧的倚重与宠爱。
假如年羹尧懂得收敛锋芒,那么他和雍正或许会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可惜,年羹尧的骄横跋扈,终究还是引来了公愤。
而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雍正三年正月,朝中大臣陆续上疏,指责年羹尧贪婪跋扈。
雍正虽然没有公开表态,却也几乎是默认了。
二月,因“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象,群臣纷纷称颂祥瑞。
年羹尧也跟着一起上书祝贺,大赞雍正夙夜勤政、励精图治。
然而他在奏章里,却将赞颂雍正勤政的“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乍一看是没什么问题,但本就有意收拾年羹尧的雍正,自然借题发挥。
他认为年羹尧这是有意颠倒词语,故意不将这个词“归之于朕耳”,居功藐上,心怀不轨。
雍正勃然大怒:“年羹尧不以‘朝乾夕惕’许朕,则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不许之间而未定也。”
这一年的春天,年羹尧奉召入京,被雍正当场削去往年的封赏。
四月,又将其四川总督一职转授岳钟琪,“抚远大将军”的大印也被收回,只给了个“杭州将军”的虚衔。
年羹尧遭此一番敲打,赴任杭州后,却仍旧盛气凌人。
据说他每日都坐在涌金门旁,吓得老百姓都不敢走这道门。
十月,在内阁、詹翰、九卿、科道的合词奏告下,雍正下令将年羹尧押送到北京,判下了72条罪状。
最终,年羹尧自裁,其子年富被斩,其他亲属也全部发配至极边之地。
年羹尧案牵扯甚广,他的那些幕僚们也没能逃过审判。
汪景祺作为年羹尧的重要谋士,受此案牵连也被抄家。
在汪景祺家中,搜出了他写的《读书堂西征随笔》。
书中有一首七言绝句: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雍正大怒,御笔批道:“悖谬狂乱,竟至如此!”
这短短一首诗,却惹来了滔天大祸。
汪景祺身首异处,妻儿也被发配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
家中所有亲属,也无一幸免,尽遭流放。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澎湃:雍正与年羹尧是千古君臣榜样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