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小龙虾今日分享第1302期,欢迎关注!
“全国每10个人里,7个已经拿了养老号码。”
国家人社部最新通报的这句话,把复杂的制度化成一句大白话: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覆盖率超过95%。
换句话说,在14亿总人口里,扣除3亿未成年人和少量重复登记,几乎能保的都保进来了。
这张全球最大养老网,正在悄悄改写中国人的老年预期。
![]()
先看结构。
10.72亿被拆成两条主线:
4.74亿人在“城职保”里,既有写字楼里的白领,也有送外卖的小哥;
5.35亿人在“城乡居保”里,囊括种地的、摆摊的、帮子女带孩子的农村老人。
两条线看似分割,却可互相转学,年轻人从村里进城打工,可以把城乡居保转成城职保,个人账户的钱一分不少跟着走(部分地区年限可折扣转)。
2025年上半年,就有452万人完成“向上迁移”,居民养老保险也因此出现“18连降”,累计减员1300万,并非“退保”,而是“升级”。
再看出钱和领钱。
4.74亿城职保参与者中,1.4亿人已退休领待遇,平均每人每月养老金3700元;
城乡居保领取人数官方未统一公布,但福建一个县级市6.7万人的样本显示,当地农民每月也能领到228元。
别小看这两百多块,它让农村老人第一次拥有了可预期的现金收入,不用再完全看天吃饭、看儿女脸色。
![]()
未参保的“零头”还剩约2800万。
主要是三类人:
一是2亿灵活就业人员里,仍有1.5亿人因收入不稳、缴费能力弱,徘徊在制度门口;
二是部分农民工在城乡间来回切换,出现“断档期”;
三是自由职业者、网络新个体,对政策不了解。
针对他们,2025年8月起实施的新规给出“降门槛、增补贴”组合拳:
灵活就业者可在户籍地或常住地自愿参加城职保,缴费基数下限下调20%,政府再补贴10%,一年只需6000元就能“上车”。
有人担心“年轻人少了,池子会不会干”?
数据给出反向答案:
第一,参保人数还在净增,2025年上半年全国就新增452万,说明“活水”仍在涌入;
第二,基金累计结余6.3万亿元,加上全国统筹调剂、中央划转国有资本1.8万亿元,短期支付无忧;
第三,延迟退休、基金投资运营、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已同步启动,多管齐下对冲老龄化。
简言之,制度已从“靠增量”转向“存量改革+参数调整”的双保险。
![]()
更重要的是心理账。
过去中国人养老靠“养儿防老+个人储蓄”,如今10.72亿张社保卡把风险摊薄到全国,变成“大数法则”下的互助。
你今天交的钱,变成楼下张奶奶的买菜钱;30年后,00后们交的钱,又流进你的账户。
这种“代际契约”一旦成型,就会自我强化——参保越广,制度越稳;制度越稳,更多人愿意进来,形成正向循环。
![]()
当然,制度仍有短板:城乡居保待遇水平低、跨省转移衔接不畅、灵活就业者缴费负担相对重。
但方向已经清晰:把“有没有”先解决,再逐步解决“好不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