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业认知,解读财富密码」
本文是万叔的第772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最近,一个叫“K签证”的东西,把互联网给点着了。
![]()
有人说好,有人说完了。
说完了的人,逻辑很简单:老外要来抢中国人的饭碗了。
尤其是一提到印度IT,很多人更是坐不住了。
万叔给你解构一下,这盘棋,到底是怎么下的。
以下是正文。
先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K签证,到底想抢的是谁的饭碗?
文件上写得很清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的青年人才。
![]()
还得是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在普通公司做着CRUD(增删改查)的程序员,
或者是一个在普通民办高校里混日子的讲师,又或者是一个靠着信息差做点小生意的普通人。
对不起,你的饭碗,人家根本看不上。
人家要的,不是能干活的螺丝钉。
国内985、211每年毕业那么多学生,最不缺的就是螺丝钉。
![]()
人家要的,是能带来新变量的催化剂。
是那些在基础科学、前沿技术领域,有潜力捅破天花板的家伙。
万叔给你画一个矩阵,从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分析。
![]()
高收益高风险区:
K签证就属于这一类。它针对的是全球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可能带来前沿技术和创新思维,但也可能在某些领域与本土人才形成竞争。
高收益低风险区:
比如引进外国婚姻移民。他们通常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大规模冲击,同时可以带来文化多元性和人口增长。
但外国也不傻,不会轻易放走优质人口。
低收益高风险区:
无门槛的劳工移民属于此类。它可能导致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涌入,加剧就业竞争,而带来的经济增长有限。
低收益低风险区:
临时旅游签证、短期商务签证等。这类签证基本不影响就业市场,也不带来长期经济增长。
从这个矩阵来看,K签证的策略很明确:
定向引进高收益领域的人才,同时通过学历门槛和专业限制控制风险。
这是一种精准引才,而不是大规模移民的政策。
![]()
再来看一个背景。
特朗普前脚刚把H-1B签证的门槛,提高到企业要支付10万美金。
![]()
后脚,就推出了一个不需要雇主担保的K签证。
你觉得这是巧合?
这是在全球人才市场上,一次精准的抄底行动。
你西大进不了的人才,我东大要了!
美国现在要把那些不够顶尖,但足够优秀的腰部人才往外推。
这些人,正是产业升级最需要的那批人。
他们可能发不了顶刊,拿不了诺贝尔,但他们能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
所以,焦虑K签证会抢走你饭碗的家伙。
从一开始就搞错了,一个基本前提。
你的饭碗,如果那么容易被一个刚到中国、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家伙抢走。
那只能说明,你的饭碗本身,就不值钱。
它早就该被你身边更努力、更聪明的同事抢走了。
那,K签证没用吗?
它用处很大。
但它的作用,是鲶鱼效应。
很多行业,现在就是一个个的死水塘。
学术圈,一些大学老师,知识结构老化,研究能力停滞,一篇论文改十年。
他们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赢,但就占着那个位置。
商业圈,一些企业和从业者,早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但靠着各种壁垒和保护,还能勉强活着。
IT圈,一些所谓的大厂员工,干着外包水平的活。
拿着远超其价值的薪水,每天琢磨的不是技术,而是怎么向上管理,怎么在派系斗争中站对队。
这一潭潭死水,时间长了,是会发臭的。
![]()
怎么办?
K签证,就是扔进来的那几条鲶鱼。
它要激活的,不是竞争,而是新陈代谢。
它要让那些占着位置,却没有创造价值的人,感到威胁。
![]()
要让那些本来可以活得很安逸的沙丁鱼,重新游起来。
万叔给企业做人才战略的时候,就经常设计这一招。
比如人才换血,竞岗竞聘,前期设定,20%的人,从外部引进。
这时候,那些以为靠熬资历、混日子,就能混上去的家伙,坐不住了。
到处想办法,走关系,提升能力。
一两个岗位的公开竞品,盘活半个公司。
你可能会说,这太残酷了。
没有竞争,哪来的发展?
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四千多万人下岗,无数家庭经历阵痛。
残酷吗?
但回头看,如果没有那一次刮骨疗毒,中国经济能有后来的腾飞吗?
不可能。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决策者,比你更懂得什么是阵痛,什么是代价。
一个经济体,如果失去了新陈代谢的能力,那最终就是共同腐烂。
所以,K签证带来的,可能是少数人的阵痛。
但换来的,可能是整个生态的重新激活。
这笔账,决策者算得很清楚。
再往深一层看。
K签证这步棋,除了激活内部,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标:倒逼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管理所有人的赚钱预期。
现在很多行业,都陷入了一个怪圈:低水平内卷。
所有人都在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个池子里,抢那几条有限的鱼。
结果就是,谁都赚不到钱,所有人都很累。
![]()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向上突破太难了。
科研、技术、品牌,这些都是硬骨头,没人愿意啃。
K签证引进的这些家伙,就是专门来啃这些硬骨头的。
他们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可能会催生出一些过去没有的新赛道。
这就是结构性升级。
用外部的增量,来盘活内部的存量。
重塑社会的价值导向和财富分配预期。
说了这么多,那对普通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明天公司倒闭了,市场上还有多少人抢着要你?
你的技能,是可替代的重复性劳动,还是稀缺的、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搞不清楚这个问题,K签证跟你没关系,你迟早也会被AI,被更年轻的同事干掉。
其次,对个体来说,不要再幻想有什么稳定的工作。
星球里有个读者问,自己的行业下行了,是不是要去一个民办高校避一避?
万叔回答也很直接,避个屁。
只不过是把问题往后拖而已,并没有解决。
现在可以稳定,10年以后学生减少、高校裁撤合并呢?
35岁解决不了的问题,让未来55岁的你去解决吗?
![]()
对没有资源的普通人而言,只有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闭关锁国,保不住大清的江山,也保不住你的饭碗。
毕竟,在一个全球化的人才赛场上,最终决定你价值的,不是你的国籍。
而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关注万叔,阶级跃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