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每个人最熟悉、最温暖的港湾。我家的房子,就像四位无声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变迁,也生动见证了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幸福生活。从老家的土坯房,到单位的单间公寓,再到自建的砖瓦房,直至如今的电梯高层洋房,每一处住所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记忆,也成为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
土坯房里的童年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几兄妹与父母一同挤住在农村的两间土坯房里。那时的房子,墙壁布满裂缝,墙角布满蛛网,屋顶的木梁早已被岁月熏得发黑。每当一阵风吹过,屋顶的灰尘便会簌簌落下,整个屋子都弥漫着尘土。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能住上窗明几净的现代化高楼?虽然条件艰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是那段岁月里最宝贵的财富。
单身公寓里的奋斗时光
1988年,我参加了工作,并结婚成家,单位分配了一间单身公寓。空间虽小,却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在这里,我不仅安顿了生活,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事业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厨房,我们只能在走廊尽头搭起一个小土炉,常常做饭都像在打“游击”,烟熏火燎是家常便饭。这样“蜗居”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那段奋斗的青春岁月,虽清苦,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至今回想起来依然热血沸腾。
砖瓦房里的安居岁月
后来,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在党组织的关怀和父母、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下,我们自建了一幢二层砖瓦房。搬进新家的那天,全家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窘迫的住房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我们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余年。这幢房子,圆了我们的“安居梦”。
电梯洋房里的幸福新篇
2016年,政府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我居住的区域因缺少消防通道被列入改造范围。借此契机,我们在中心城区购买了一套电梯洋房,生活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按下电梯按钮,几分钟就能到达12楼的家,真是便捷又惬意。新家里,宽敞明亮的客厅摆放着舒适的组合沙发,餐厅里配备了冰箱和伸缩餐桌;洁净的厨房安装了抽油烟机和天然气,告别了烟熏火燎;卫生间装上了电热水器,随时都能享受舒适的热水澡;几间卧室都配备了空调,让室内冬暖夏凉。夜晚躺在床上,能听到后山公园清脆的鸟鸣;站在阳台上俯瞰,四九广场及周边的景观灯璀璨夺目,宛如撒落人间的点点繁星。
从漏雨的土坯房到宽敞的电梯洋楼,我家的四次住房变迁,不正是我们生活越来越红火的最好见证吗?这变迁的背后,是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一项项让老百姓从“忧居”到“优居”的民心工程。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满!(作者:乐安县人社局退休党员 詹平)
编辑:陶沙
审核:东云
来源:经济晚报速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