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兴县冯家庄村借“光”生“金”记

0
分享至

冬日的兴县冯家庄,天空湛蓝如洗。一座座农房屋顶上,深蓝色的光伏板连绵成片,在阳光下泛起金属光泽,犹如一片镶嵌于黄土高原沟壑、山坳间的“蓝色海洋”。它们正悄然将缕缕阳光,转化为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真金白银”。

“以前这屋顶,除了晒玉米、堆杂物,再没啥用处。谁能想到,如今不掏一分钱、不费一点力,居然还能‘生钱’!”村民王雨生站在院里,仰头望着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笑意从嘴角漾开。“一组板一年租金1960元,这好事上哪儿找?”

冯家庄村地处吕梁山脉腹地,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村民多年来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为生,村集体经济一度几乎为零。但这里光照充沛,年均日照2465.6小时,是大自然馈赠的独特资源。如何把阳光“变现”,成为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思索的课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分布式光伏投资小、见效快、收益稳,特别适合冯家庄。”县委宣传部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高崇德说道。所谓‘分布式’,即是采取‘就近建设、就近发电、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分散式供电方式。

正是根据每家每户的屋顶条件、村庄地形和居民分布情况,将光伏发电设备分散安装在多家农户的屋顶上,既灵活利用了闲置的屋顶资源,也适应了村庄的实际布局。

尽管项目前景看好,起步却并非一帆风顺。“屋顶装这么多板,会不会压塌房?”“说是能赚钱,万一公司跑了怎么办?”“雷雨天会不会漏电?”……2024年初项目启动时,不少村民心存疑虑。

为此,高崇德带领工作队员扛起测量设备,逐户走访,检测承重、测算光照、预估收益,还特地请来太原的技术专家现场答疑。“我们要用数据说话,靠科学服人。”那段时间,工作队成了“光伏宣讲团”,他们先后召开十多次村民大会,逐渐让大家认识到:这是一笔互利共赢的“阳光账”。

经过多方奔波协调,2025年4月,屋顶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海昕顺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04万元,在符合条件的村民屋顶安装4组共224块光伏板。根据协议,公司为每块板支付35元年租金,25年后设备归村民所有。目前每板日均发电3度,电费收益归企业,村民则稳定获取租金。

“别看单板租金不高,聚沙成塔就是可观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这一项目每年可为村民增收7840元,相当于多种20亩玉米。光伏收益由公司直接支付到户,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阳光红利”。

此外,村集体还通过民主议事程序,将其他集体收益用于修整道路、环境整治、救助大病户和困难学生、帮扶困难家庭——阳光照亮了村民的家,也更温暖了整个村。

阳光带来的不只是经济效益,还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据测算,该项目年发电约24.5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吨、减排二氧化碳50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下1.1万棵树。

“现在村里天更蓝、山更绿,呼吸都顺畅多了。”村民王迎平感慨道,“以前烧煤烧柴,如今清洁能源成了新风尚。”

光伏板还需定期清洗维护,因此也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擦板子有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脱贫户白爱花一边擦拭光伏板一边笑着说。

如今的冯家庄,正沿着这条“阳光道路”稳步向前。高崇德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光伏规模,利用闲置坡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并探索“光伏+农业”“光伏+养殖”等新模式,让每一缕阳光都迸发出更大能量。记者 冯凯治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incentive-icons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权威发布 关注民生
163659文章数 244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