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9月24日,埃拉特海滨挤满了庆祝犹太新年的家庭,7岁和9岁的孩子正在沙滩玩耍。爆炸声突然撕裂欢笑,两架无人机命中人群,22人倒在血泊中。
以色列最先进的防空系统眼睁睁看着目标飞来,两枚拦截弹打了个空。12辆救护车在废墟中穿梭,消防员深夜仍在排查爆炸物,现场一片狼藉。
廉价无人机为何能突破先进铁穹防空系统?以色列将如何反击?
![]()
编辑:BZY
用钻石砸核桃,铁穹的5万美元拦截弹为何打空了
孩子们的尖叫、家长的奔跑、救护车的鸣笛声混成一片。
一位母亲抱着7岁的女儿冲向医院,孩子的胳膊被弹片划出一道长长的伤口。"红色大卫盾"的救援人员证实,22人受伤,其中两名儿童需要长期治疗。
这不是演习,而是发生在节日里的真实悲剧。埃拉特市长站在镜头前,脸上写满疲惫,说这是两周内第三次袭击时,声音都有些颤抖。
![]()
铁穹怎么了?这个号称拦截率超90%的系统,面对胡塞的无人机竟然两次失手。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面对记者追问,沉默片刻后无奈承认:"这次的目标完全不同。"
不同在哪?胡塞的无人机飞行高度只有150米,在雷达上比一只飞鸟还难发现。铁穹原本是为拦截中高空火箭弹设计的,面对贴地飞行的"低慢小"目标,存在天然探测盲区。
![]()
更要命的是成本。一枚铁穹拦截弹造价5万美元,而胡塞无人机成本只有几千美元。
这就像用钻石砸核桃,砸得起几次?以色列每天面对十架无人机袭击,防御成本就是50万美元,一年下来1.8亿美元。
而胡塞每月能生产200架"圣城-1"无人机,总成本不过200万美元。一边是天文数字的防御开支,一边是低廉的进攻成本,这笔账怎么算都算不过来。
![]()
技术非对称已成为现代战争新常态。
高科技防御系统面对低成本战术的脆弱性正在显现。说白了,再先进的系统也有盲区,再强大的防御也有成本上限。
以色列一直倚重的"铁束"激光系统,虽然9月刚宣布全面部署,但这次却未现身战场。
![]()
原因很简单,激光系统有效射程只有3公里,而且受大气条件限制,根本来不及应对远距离突袭。战机和直升机虽能拦截,却无法24小时待命,面对凌晨或拂晓的袭击常常束手无策。
铁穹失效暴露的不是技术落后,而是战略错误。防御系统设计理念已跟不上战争形态变化。
技术优势挡不住战略失误,5万打几千的荒诞账,注定无法持续。
![]()
沙特烧了2000亿打了七年,胡塞还在,以色列呢
沙特的教训就在眼前。
2015年开始,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对也门发动空袭,耗资超2000亿美元,空袭次数过万。七年过去了,胡塞不但没被消灭,反而发展出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能力。
2019年,胡塞袭击沙特阿美石油设施,导致全球原油供应减少5%,这是1979年以来最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
![]()
为什么打不垮?因为胡塞不是传统军队,而是分散式的武装网络。
就像八爪鱼,砍掉一条腿还有七条。更关键的是,胡塞获得也门70%人口支持,背后还有伊朗的技术援助。这样的对手,空袭再多也消灭不了。
以色列现在面对的,和沙特当年一样的困境。想打胡塞?先看看自己的实力。
![]()
距离是第一个问题。也门距离以色列直线2000公里,以色列南部没有军事基地,战机去一趟得空中加油,根本无法持续作战。
上个月对萨那的空袭,只能出动10架F-15执行单次任务。这样的打击力度,很难形成压制。
兵力是第二个问题。以色列现役总兵力17万,但同时要在三条战线作战。
加沙驻军5万,黎巴嫩边境3万,如果再开辟也门战线需要至少2万,已经是捉襟见肘。匿名军官透露,部队"兵力已拉满弦"。
![]()
对手是第三个问题。胡塞实际战斗人员超80万,修建了庞大的地下掩体和战备隧道。
核心领导层行踪隐秘,只通过地下工事发表讲话。以色列擅长的"精确打击"完全失去作用。2025年8月的空袭虽然炸死12名胡塞高层,但真正掌握军权的胡塞三兄弟始终安然无恙。
打不赢的战争还在拖,外交上的支持却在流失。
![]()
9月22日联合国大会期间,法国、英国、葡萄牙等多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以色列代表达农放话称这是"政治作秀",但几小时后,埃拉特就遭到袭击。
盟友的支持就像银行存款,取得太频繁,总有一天会透支。数据显示,2023年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有35个,2025年降至18个,两年下降近50%。
![]()
军事手段的局限性正在显现。炸弹能摧毁设施,消除不了意识形态。战机能打击目标,改变不了民心向背。
沙特用2000亿美元证明了这个道理,以色列还要再证明一次吗?
![]()
英法转身支持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朋友圈还剩几个
以色列的朋友圈正在急剧缩小。
9月22日,就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法国、英国、葡萄牙等国公开宣布承认巴勒斯坦。这不是象征性表态,而是实质性转向。
卡塔尔、哥伦比亚也纷纷对以色列军事行动提出批评。传统盟友的态度变化,让以色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
更让以色列难受的是,美国的态度也在微妙变化。虽然嘴上还说"支持以色列自卫权",但行动上越来越谨慎。
孤立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
![]()
以色列一直奉行"自身绝对安全优先"的零和思维,却无视周边国家的安全诉求。结果是:越追求绝对安全,越激化矛盾。
越激化矛盾,越孤立无援。越孤立无援,越依赖武力。越依赖武力,越激化矛盾。这是一个死循环。
具体表现在:军事上,同时在加沙、黎巴嫩、也门三条战线作战,力不从心。
![]()
经济上,军费已占GDP8.8%,民生承压。世界银行预测,若中东冲突扩大,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0.5-1个百分点。
外交上,昔日盟友渐行渐远,新的对手不断涌现。哈佛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以色列的外交孤立程度已达到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来的最高点。
![]()
社会上,鹰派要求"用武力找回尊严",精英担忧"战争拖垮经济",军方高层匿名吐槽"兵力拉满弦",内部严重撕裂。
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句话道破天机:"一方的绝对安全,必然建立在对方的不安全之上,最终导致所有人都不安全。"
![]()
问题的根子在哪?在巴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两国方案"喊了几十年,始终无法落地。以色列不断扩张定居点、封锁加沙、打击巴勒斯坦政治力量,嘴上说要和平,干的却是另一套。
巴勒斯坦人在谈判桌上连椅子都没有,武装抗争就成了唯一的声音。只要这种声音存在,局势就不会安稳。
![]()
中东正处于"多点引爆"的边缘。伊朗已警告"若以色列攻击也门,将被视为对抗轴心的宣战"。
黎巴嫩真主党表示"密切关注局势"。任何一方的误判,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以色列的战机虽已升空,却未必能掌控局势走向。
![]()
中国说"共同安全",中东和平还有没有机会
困局怎么破?答案其实一直都在那里。
国际社会并没有放弃努力。联合国中东特使在穿梭斡旋,多国外长在密集磋商。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对话替代对抗,协商优于制裁,和平比胜利更重要。
![]()
中国主张的"共同安全"不是空话。在全球安全倡议中,明确提出"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性选择。在中东,任何一方的绝对安全,必然建立在对方的不安全之上。这样的结构,只会制造下一轮冲突。
中国不干涉、不胁迫、不搞双标的原则立场,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认同。正因为如此,中方才在中东拥有越来越多朋友,也更有能力在关键时刻斡旋和平。
![]()
"两国方案"不是理想主义,而是现实主义。不是对以色列的妥协,而是对所有人的解脱。
具体怎么做?其实路径很清晰。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明确划定两国疆界。
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解决圣城地位问题。保障巴勒斯坦难民的合理回归权。建立国际监督机制,确保协议落实。
![]()
难吗?技术上不难,政治上很难。难在有人不想解决,因为冲突对某些人有利。难在零和思维根深蒂固,以为打赢对手就能获得安全。
但历史一次次证明,在中东这片土地上,没有赢家通吃,只有共赢共生。
沙特、苏联、美国的教训还不够吗?苏联在阿富汗10年损失超5万士兵最终失败,美国在阿富汗20年耗资2.3万亿美元最终撤军。
以色列还要拿自己的未来再赌一次吗?
![]()
真正的安全不是击败对手,而是消除对抗。不是单边优势,而是共同安全。
从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从"赢家通吃"到"共赢共生",这不是软弱,而是智慧。中东的未来,不该被导弹决定,而应由谈判塑造。
技术再先进,挡不住战略错误。武力再强大,换不来持久和平。这次埃拉特袭击再次证明,和平不能等,解决方案不能再拖。
![]()
也许战争已近在眼前,但和平的机会仍在转角等待。如何把握,就看这一次,谁愿意放下武器,先说一句"我们谈谈"。
历史会记住那个先伸出手的人,因为他选择的不是妥协,而是勇气。中东需要的不是更多炸弹,而是更多理性声音。
![]()
结语
铁穹失效撕开的不只是技术漏洞,更是"绝对安全"幻觉的破产。5万美元打几千美元,这笔账从一开始就算不过来。
以色列的战机已经升空,但未必能掌控局势走向。历史一次次证明,越是用武力追求安全,越是陷入孤立和不安全的怪圈。沙特2000亿美元的教训还不够清醒吗?
中东和平从来不在战机的机翼下,而在对彼此安全诉求的正视中。这一次,谁愿意先放下拳头,说一句"我们谈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