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大会还没散场,军火商们已经忙活起来了。来自《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的报道显示,美国国防部正在敦促导弹制造商,在未来几年内将产能提升一到四倍,以应对接下来可能爆发的高强度冲突。
这份信息源于匿名知情人士的披露,RFI法国广播电视台也做了跟进。简单来说,美方担忧:一旦爆发大战,现有的弹药库存根本不够烧。
美军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乌克兰战场已经让外界看到现代战争的“弹药黑洞”,即消耗量远超传统预测。而在印太布局中,美国若真与中国发生冲突,导弹和高精度武器的需求量将呈几何式增长。美国战争部部此举,一方面是未雨绸缪,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释放信号来震慑对手:别以为我们没准备。
![]()
不过,这样的消息也有另一层解读。美战争部通过制造“弹药危机”的紧迫感,来为国会批准更多军费找理由。毕竟,美军的军费规模已经是天文数字,要想再涨,还需要一个足够吓人的理由。现在,“战争威胁”与“库存告急”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美军导弹扩产的直接执行方,自然是美国几大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诺格等。对它们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只是,要在短时间内把产能提升数倍,并不只是开足马力那么简单。供应链、原材料、人力、成本——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是瓶颈。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为了真准备战争,还是为了给军工复合体制造新的黄金机会?恐怕两者都占。战略上,美国确实担心高强度冲突的消耗;政治与经济上,这种担忧又恰好成了推动军费和军工利益的好借口。
大会的总结发言还没落幕,军火商们的订单就已经在路上。战争的阴影尚未出现,但利润的味道已经很浓了。
![]()
美军大会还没散,军火商们接到命令:导弹数量尽快增加一到四倍
但即便如此,美国的军工集团也没啥可担心。因为无论能否实现目标,预算与合同已经手到擒来。
在美国国内,媒体多强调这是为了“提升战备”,是“必须的安全投入”。但放在国际舆论场,这则消息更像是一种战略信号:对内安抚民意和政界,对外传递威慑和姿态。尤其全球地缘关系高度紧张的当下,任何与“备战”挂钩的消息,都会被放大。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为了真准备战争,还是为了给军工复合体制造新的赚钱机会?恐怕两者都占。战略上,美国确实担心高强度冲突的消耗;政治与经济上,这种担忧又恰好成了推动军费和军工利益的大好借口。
美军大会的总结发言还没落幕,军火商们的订单就已经在路上。战争的阴影尚未出现,但金钱的味道已经很浓了。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