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剧的水袖翻飞间,时间仿佛凝固。一唱一和中,诉尽人间冷暖。
对于付娜娜来说,那件穿了十二年的戏服,不只是舞台上的行头,更是她艺术生涯的见证者、公益之路的同行者——是她最沉默、最深情的“搭子”。
从梨园世家到网络舞台,从聚光灯下到特殊儿童身边,她用戏曲唤醒心灵,用行动传递大爱。这十二年,是一段关于坚守与温暖的旅程。
![]()
“没有这身行头,我的声音便失了根”
在豫北内黄县一个梨园世家的院落里,梆子声已响了百年。
付娜娜从小听着锣鼓长大,三岁学唱,七岁登台,家族三代对豫剧的坚守,让她把戏曲刻进了血脉。
她常说:“没有这身行头,我的声音便失了根。”
那件金线绣牡丹的戏服,是她十二年的“老搭档”。领口盘扣藏着三百年的腔调,水袖甩出的是穆桂英的英气,更是传统艺术的苏醒。
毕业于安阳市艺术学院后,她曾活跃于专业剧团。虽因健康原因暂别舞台,但她转身投入网络平台,以“终点娜”之名开启直播,用短视频传播豫剧之美。她登上《梨园春》《星光大道·高手在民间》《乡村大舞台》等节目,成为网友心中的“戏曲网红”,却始终坚守本色:“我演的不是流量,是传承。”
![]()
“让沉默的孩子,在甩袖中开口”
2018年,付娜娜走进内黄县特殊教育学校,发现许多自闭症儿童对声音敏感,对色彩与动作也有强烈反应。于是,她尝试将戏曲元素融入教学——当孩子们指尖划过戏服上凸起的刺绣,当水袖的弧线掠过眼前,一些从未开口的孩子,竟跟着哼出了第一个音符。
“那一刻,我知道戏服不只是舞台上的盔甲,它能唤醒灵魂。”
她开设“戏曲疗愈课堂”,用节奏训练语言表达,用水袖动作改善肢体协调,帮助300多名特殊儿童建立自信、融入社会。
学生小阳曾拒绝交流,直到一次他伸手触摸了花木兰靠旗上的金线,轻声说:“姐姐,好看。”——那是他三年来的第一句话。付娜娜红了眼眶:“原来,艺术真的能听见心的声音。”
![]()
“40万物资,换一场人间星光”
除了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孩子,付娜娜的公益之路上还有很多老人。敬老院、精神病院、养老所……她的身影出现在一个个被忽视的角落。2024年中秋,她带队走进老年公寓,为老人们唱起《朝阳沟》,有人含泪跟唱,有人颤巍巍地拍起手。
她还曾组织车队,两赴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消毒物资。联合戏曲名家举办公益汇演,作为中国爱心公益大使,她个人累计出资及组织捐助达40余万元。
“有人说我作秀,但我相信:真诚经得起时间检验。”她不争辩,只行动。如今,她的爱心团队已凝聚数百名志愿者,完成300余场义演,惠及数千名弱势群体。(杨宇 赵晓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