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我们专注于分享物业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最新动态。如果您对物业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制度、行业法规等话题感兴趣,欢迎您关注我。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和学习,共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期待您的加入!
过半成员集体辞职,业委会工作被社区叫停!小区管理陷入僵局,如何破?
近日,福建三明金色蓝庭小区因业委会过半成员集体辞职,导致业委会工作被社区叫停,小区管理陷入僵局。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业委会存续、社区管理边界和小区自治的广泛讨论。
事件回顾:4人辞职,业委会陷入瘫痪
三明金色蓝庭小区第二届业委会于2023年9月成立,由7名成员组成,肩负着监督物业服务、管理公共维修资金等重要职责。然而好景不长,今年5月,4名成员集中向将军山社区委员会递交了辞呈,超过了业委会成员的半数。
面对这一情况,社区接收辞呈后立即暂停了业委会职能,这一决定引发了在任成员对程序合规性的强烈质疑。
仍在任的业委会成员罗女士认为,社区此举已构成越权,替代了业主自治:“业委会工作是业主自治的体现,社区无权单方面暂停我们的职能。”
矛盾在社区接管后审批了一笔维修金后进一步激化。罗女士对此表示不满,认为社区在暂停业委会职能后的决策缺乏合法性。
各方说法:罗生门背后的真相
对于业委会的质疑,将军山社区主任联系了物业方解释灭火器费用问题。物业经理回应:“因为往年都是只换气,今年消防检查瓶罐到期了要换,而且我们也没有申请公维金,是我们物业自己投资的。”
社区主任则表示,接受业委会成员辞呈实属无奈之举,原因是业委会内部矛盾激化。辞职的委员们也透露,业委会内部已经出现严重分裂,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关于程序合规的争议,社区主任声称,已通过网格群和小区公告方式履行了告知义务,相当于“告知全体业主”。但在任的业委会成员和部分法律人士对此并不认可,认为这种做法存在法律瑕疵。
记者走访小区时发现,业主们对第二届业委会的履职表现褒贬不一,有的支持,有的则对业委会的工作表示失望。
法律视角:程序正义不容忽视
法律人士指出,社区以公告替代业主大会表决程序的做法存在法律问题。业委会的成立、暂停和解散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特别是要尊重业主大会的决策权。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业委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对业主大会负责。当业委会成员不足半数时,确实需要尽快补选或重新选举,但这一过程应当依法进行,保障业主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社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临时指导小区管理工作,但不应长期取代业委会的职能,否则可能削弱业主自治能力,与民法典保障业主物权的精神相悖。
解决方案:街道介入,寻求法治化路径
目前,永安市燕南街道办事处已介入处理这一纠纷。街道方面表示,将搭建沟通平台,指导辞职程序依法依规进行;若业委会成员最终不足半数,将指导启动增补或重新选举程序,尽快恢复小区自治管理。
这一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法治化途径化解矛盾,既尊重业主自治权利,又确保小区管理不因业委会瘫痪而陷入混乱。
深层思考:业委会如何才能长久?
金色蓝庭小区的困境并非个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类似的小区治理难题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那么,业委会如何才能摆脱“短命”的魔咒,实现长久、健康的运作呢?
1. 建立清晰的权责边界
业委会成员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边界。业委会不是权力机构,而是服务业主、监督物业的执行机构。明确这一定位,可以避免越权决策和内部矛盾。
2. 完善内部制度和流程
业委会应当建立规范的议事规则、财务制度和决策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化的运作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即使成员变更,也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3. 保持透明和沟通
业委会工作的透明度是赢得业主信任的关键。定期公示工作进展、财务收支,及时回应业主关切,可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业委会内部也要保持畅通的沟通,防止小矛盾积累成大问题。
4. 理性对待分歧
分歧和矛盾在任何组织中都难以避免。业委会成员需要学会理性对待分歧,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调解,避免因内部矛盾导致组织瘫痪。
5. 建立新老交替机制
业委会应当注意培养后备力量,建立人才梯队。可以通过设立候补委员、专门工作小组等方式,让更多业主参与小区事务,既分担工作压力,也为业委会的平稳过渡做好准备。
6. 正确认识“进”与“出”
业委会成员要正确看待职务的“进”与“出”。当选是业主的信任,离任也属正常。建立规范的退出机制,可以避免因成员辞职导致业委会陷入瘫痪。
7. 平衡自治与接受指导
业委会需要平衡业主自治和接受社区指导的关系。完全排斥外部指导可能导致方向偏差,过度依赖社区则丧失自治意义。在法律框架内寻求良性互动是最佳选择。
业委会更迭需遵循“法治”与“民意”双轨并行,社区过度干预可能削弱业主自治能力,基层治理既要化解矛盾,更需守住法治底线。
三明金色蓝庭小区的案例提醒我们,小区治理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制度保障和法治精神。只有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业委会才能摆脱“短命”的魔咒,真正成为代表业主利益、改善小区环境的长期力量。
对于全国成千上万的小区而言,这一案例也具有警示意义。健全业委会选举、运作和监督机制,培养遵法守规、理性包容的社区文化,才是小区长治久安之道。
(本文案例来源于公开报道,观点仅供参考。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果你认同本文观点,请点赞、在看、转发!
只有更多人关注,小区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