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2021年去看房的时候,我们这三线城市,销售说话都是用鼻孔看人的,就是你爱买不买,我还要去接待别人。
于是就换了一家楼盘,买到了一套小洋房,虽然地段差了点,但住起来很舒服,当时觉得人生巅峰近在眼前。
现在四年过去了,前两天我们小区成交了一套,和我的房子户型一样,楼层也差不多,成交价是67万。
对了,我买的时候是120万。
不是打了点折,是直接腰斩,我算了笔账,首付早就跌没了,现在还欠银行60多万,房子的现价刚好跟剩下的贷款差不多。
换句话说,我给银行白打了4年,还倒贴了当初的首付和这几年的月供,虽说我是刚需,但心态也很难崩住。
![]()
当初看到那个销售的嘴脸,就应该一气之下不买房了,现在是由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看看现在的楼市,和三年前相比,已经跌到让人惊掉下巴的程度,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我们对一线城市的印象是高不可攀,也是最抗跌的,现在却成了重灾区,因为大城市房价基数高,动不动就几百万上千万,随便跌一两个点,就是几十万上百万。
就广州珠江新城的房子举例,前几年随便一套都要上千万,现在六七百万,看上去还是很贵,但高位接盘的人已经亏了几百万。
连稀缺的豪宅都扛不住,三四千万上亿的豪宅,跌去10%,那就是上千万的亏损。
覆巢之下无完卵,二手房天量供应,新房没点手段,真的卖不动。
![]()
什么工抵房、送装修、送车位、送物业费等等,说白了就是开发商急着回笼资金,哪怕亏点也得卖。
二线城市的情况更糟,以前炒得火热的新区、概念区,房价从高点下来,回调个30%、40%太普遍了。
有些地方的二手房,你按挂牌价去打七折跟业主谈,他可能还会认真地跟你讨价还价,怕你走了。
那么这次要降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谁也不知道答案,但我们可以看几个因素。
以前看房价,是看它比昨天涨了多少,现在要看的是,房子如果租出去,一年的租金回报率有多少。
比如一套两百万的房子,一个月租金两千五,一年三万,回报率才1.5%,还不如存银行。
如果房价跌到150万,租金不变,回报率能到2%,那才算稍微靠点谱。
但你看现在,很多房子的租售比还是畸形得厉害,价格是下来了,但租金也没涨上去,回报率依然低得可怜。
![]()
所以你说惊掉下巴,我觉得,惊掉下巴的不是跌了多少,而是整个逻辑的颠覆。
过去二十年,“闭眼买,肯定赚”的信仰,彻底崩塌了,它降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点位,而是降破了很多人心理的那道防线。
它让你明白,房子它首先是个住的地方,然后才可能是别的什么,加了太多金融杠杆的玩意儿,涨得猛,跌起来也狠。
有人问,现在还能买吗?
如果你是纯粹的刚需,结婚、孩子上学,等不了,那你就得接受一个现实,你买的这个房子,它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继续贬值。
你得保证你的工作稳定,收入能覆盖月供,别寄托于房价上涨,给你带来财富增值,它就是个消费品,是个成本。
抱着这个心态,你再去买房,那么以后不管是什么结果,心态都不至于崩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