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央视官宣“黑科技”!!
日前,央视《军情时间到》栏目发布了一条极具震撼力的信息:作为隐身战斗机,歼-35系列的低可探测性不仅源于其特殊机体外形,更得益于我国独有的“超材料技术”,比人的手掌还要小。
是中国首次以官方口径,公开量化五代机隐身性能的真实数据,并且歼-35的隐身能力,已经超越美国F-22和F-35一个量级,直接降维打击!
那么,歼-35的超材料究竟是什么?歼 - 35 应用超材料后的隐身性能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恐怖程度?
![]()
“比手掌还小”?
手掌有多大?成年人的手掌面积约为0.02平方米。
这意味着,当歼-35飞临敌方防空雷达上空时,对方看到的不是一个30吨重的战斗机,而是一只盘旋的小鸟,甚至是一只飞过的海鸥。
在歼 - 35 的众多“黑科技”中,超材料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超材料,从名字上看就与众不同,它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微结构来调控电磁波的人造复合材料。
![]()
核心原理是主动导引电磁波绕过目标,就像水流绕过石头一样,让目标在雷达面前几乎 “无影无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隐身。
歼 - 35 应用超材料后的隐身性能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恐怖程度?
据美军报告,F-35的隐身涂层极其娇贵,一次普通降雨、一次粗糙跑道起降,都可能导致涂层剥落,每次飞行后,地勤人员必须用放大镜检查机身,稍有破损就要立即修补,否则隐身性能大打折扣。
![]()
而歼-35采用的超材料,是直接集成在蒙皮结构中的薄膜或复合层,无需额外喷涂,耐候性强,维护成本极低。
这样歼-35可以频繁出动,持续作战,而F-35却像“温室里的花朵”,打不起持久战。
而中国在超材料领域的研究,早在2000年代初就已启动,2018年,央视首次披露“超材料隐身技术”应用于某型战机,引发全球关注。
![]()
2023年,歼-35原型机试飞照片曝光,机身表面呈现独特的“蜂窝状纹理”——这正是超材料微结构的典型特征。
2025年,央视正式官宣:歼-35全身覆盖超材料,实现全频段隐身,从理论突破,到技术转化,再到实战部署,中国只用了不到20年。
而美国呢?美国DARPA早在2000年代就启动了“超材料计划”,但受限于材料稳定性、制造成本和规模化生产难题,至今未能实现大规模军用。
![]()
中国不仅追上了,还实现了“弯道超车”。
歼-35的“三大颠覆”
很多人以为歼-35的亮点只有隐身,错了,歼-35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套“体系级颠覆”。
官方透露:歼-35A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0吨,舰载型歼-35B超过32吨,略大于F-35C的31.8吨,说明它虽被归类为“中型机”,但实际体量已逼近重型战机。
![]()
而F-35C受限于舰载设计,内部弹舱空间紧张,常被戏称为“肥电”——又胖又慢,火力不足,而歼-35则实现了“隐身和重载”的完美平衡。
除了这些,歼-35还是是海军的“航母杀手”,空军版的优化高速性能,减小机翼面积10%,提升高空高速拦截能力,专为夺取制空权而生。
舰载版,强化起落架与机身结构,适配电磁弹射,可在福建舰上实现满载起飞,歼-35的双线部署,标志着中国海空力量进入“全域隐身时代”。
![]()
也是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与F-35C同级别的隐身舰载机,而美国目前仅有F-35C一款舰载隐身机,且数量有限,维护成本还高。
目前歼-35仍使用过渡型发动机(可能是涡扇-13或改进型AL-31),但未来将换装国产“涡扇-19”。
涡扇-19,推力:18吨级,超越F-35的F135发动机,推重比超过10,具备矢量推力能力(360度全向偏转。
![]()
一旦换装涡扇-19,歼-35将实现,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眼镜蛇”“赫布斯特”等高难度动作,还有更强的高原起降能,这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六代机门槛”。
很多人问:为什么中国敢公开歼-35的隐身数据?不怕泄密吗?
因为我们已经领先,不怕你看,也看不懂,过去,中国军工讲究“深藏不露”,生怕技术被模仿。
![]()
但今天,我们敢于公开,是因为:我们核心技术完全自主,超材料的微结构精度达到纳米级,需要顶级光刻与复合材料技术,非一朝一夕可复制。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链,从材料研发到战机总装,全部闭环,这不是炫耀,而是宣告:中国已从“隐身技术的追赶者”,变为“规则的制定者”。
![]()
对美国的冲击
歼-35的出现,对美国意味F-35项目,可能正在成为“历史的包袱”。
F-35是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武器项目,耗资超1.7万亿美元,生产超2500架,遍布全球盟友。
但它的三大软肋,在歼-35面前暴露无遗:隐身脆弱,依赖昂贵涂料,维护成本极高,战场生存力低。
![]()
机动性差,单发设计,推重比不足,空战格斗能力弱,升级困难,架构老旧,难以集成新一代电子战与AI系统。
而歼-35凭借超材料、双发设计、国产发动机,实现了全维度反超,更关键的是,中国可以大规模生产歼-35,而美国F-35产能已接近极限。
据估计,中国未来10年可生产500架以上歼-35,装备空军、海军及出口市场,一场“隐身机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碾压,正在悄然展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