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易之门,老师问:旅游经济?学生答:从《周易·旅》看现代旅游经济:不止“远行”,更是“长青”之道
《周易·旅》开篇言“旅贞吉”,意为“旅行守正可获吉祥”。古人远行,或为商贸、或为迁徙,需避风险、守诚信方能安身;如今旅游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流动引擎”,其核心逻辑与《周易·旅》的智慧不谋而合——皆需以“正道”立基、以“安处”聚客,方能跳出“一锤子买卖”的困局,实现长久繁荣。
一、“旅贞吉”:诚信是旅游经济的“立身之根”
《周易·旅》强调“言不信者行不果”,古人经商远行,若缺诚信,轻则丢客源,重则陷险境。这恰是现代旅游经济的“痛点解药”:当下部分景区仍存“天价宰客”“虚假宣传”等“失贞”行为——某海岛餐馆将普通海鲜标为“野生天价鱼”,某古镇以“非遗体验”为噱头实则强制消费,最终导致游客“用脚投票”,景区客流骤减。
反之,守“贞”者往往能收获长效收益。杭州西湖坚持“免费开放”,看似“让利”,却以诚信吸引年均超千万游客,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消费超百亿元;云南大理推行“旅游投诉先行赔付”,明码标价、无理由退货,让“大理游”从“一次性打卡”变成“回头客聚集地”。可见,现代旅游经济的“贞”,是明码标价的透明、是承诺兑现的可靠,更是“不赚快钱、赚长钱”的清醒——这恰是《周易·旅》“守正”智慧在当代的落地。
二、“旅即次,怀其资”:场景激活是消费转化的“关键之钥”
《周易·旅》中“旅即次,怀其资”,讲古人远行需找“安身之所(次)”、带“盘缠之资(资)”;现代旅游经济的核心,正是将游客的“消费之资”,通过优质“场景之次”转化为地方财富。
过去,旅游消费多停留在“门票+餐饮”的浅层模式,如同古人只“借宿”不“互动”,难以留客。如今,聪明的目的地早已跳出此框架:莫干山将“民宿”从“睡觉的地方”升级为“生活体验场”,游客可采茶、烘焙、徒步,单晚房价超千元仍一房难求,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收入翻3倍;苏州平江路把“古街”变成“非遗活态馆”,缂丝体验、苏式茶点制作让游客从“逛吃”变成“参与”,文创产品复购率超40%;成都宽窄巷子打造“夜间消费场景”,汉服夜游、川剧变脸秀让“一日游”变成“过夜游”,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65%。
这些案例本质是对《周易·旅》“安次”智慧的升级:游客的“资”不再是单纯的“盘缠”,而是“愿意为体验买单的情感消费”;地方的“次”也不再是单纯的“住所”,而是“能留住人心的文化场景”——场景越鲜活,消费转化越高效。
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守“度”护“真”是可持续的“长久之策”
《周易·旅》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的警示,意为“烧毁安身之所,失去随从相助”,暗指“过度消耗会失去根基”。这正是现代旅游经济最需警惕的陷阱:部分目的地为追求短期收益,过度商业化、破坏原真性,最终“焚其文旅之本”。
某江南古镇为扩客源,拆古建盖仿古建筑,引入全国连锁小吃店,原本的“水乡韵味”变成“千镇一面”,客流三年下降70%;某自然景区为修缆车,破坏山体植被,虽短期增收,却因“生态差评”被摘牌,后续修复耗资超10亿元。反之,那些守“度”护“真”的目的地,却能实现长久繁荣:云南沙溪古镇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保留茶马古道原真性,不建高楼、不招连锁店,反而吸引全球文化旅行者,游客年均增长25%;山西平遥古城严控商业比例,古建修复遵循“修旧如旧”,非遗店铺占比超50%,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典范”。
这印证了《周易·旅》的深层智慧:旅游经济的“本”,是文化的原真性、生态的完整性——若为短期利益“焚其本”,再热闹的“旅行”也会变成“无人问津的迷途”;唯有护好“本”,才能让游客“愿来、愿留、愿回”,让旅游经济真正“长青”。
古人的“旅”是生存与交换,现代的“旅游经济”是流动与连接。从《周易·旅》的“贞吉”到当代的“诚信经营”,从“安次”到“场景创新”,从“护本”到“可持续开发”,古人的智慧始终在提醒我们:旅游经济不止是“赚游客的钱”,更是“以心换心的长久陪伴”。唯有守住“正道”、激活“人心”、护好“根基”,才能让“远行”变成“常来”,让旅游经济真正成为地方发展的“活水源泉”。
谢谢观看,请点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