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的热词是“K字签证”,是我国为了引进国外青年科技人才而设计的签证类型,细节尚未完全披露,却引发不少人的焦虑,生怕外国人进来跟自己抢工作。
尤其是一些印度媒体的夸张报道,仿佛K字签证很容易申领,据“雷叔写故事”描述,那个印度主持人说申请人不需要中国雇主或者实体公司担保,还可以在中国参加商业活动;呼吁屏幕前的“人才们”赶紧行动起来,“打包去中国”,“就是这段话,引起了国内网友的警觉”。
国内就业越来越卷,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高度焦虑和紧张的氛围下,不少看到这条消息的国人开始脑补,比如大量印度人通过黑中介学历造假涌入中国、比如印度人靠婚姻渗透躲家产,甚至大量出现间谍论。
![]()
始于焦虑,终于阴谋,靠着K签发布,我突然发现国内也有不少“红脖子”的事实。而且美国的红脖,确实因为移民政策和产业转移而失去了不少机会,在过度DEI的社会氛围下被边缘化,人家是有切肤之痛的,才有了极右的反弹。
但我们一直就不是移民国家,历史上不存在所谓移民冲击就业的经历。而且K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R签的门槛,让青年科技人才流入,但不代表没有门槛,更卷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细则没有完全公布,但肯定是要引入高新科技领域专业人才,对毕业学校、科研能力有一定限制,现在怕的是我们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不了这些人。他们能冲击到的科技人才,有真本事的也不会担心找不到工作。他们也冲击不到自诩为牛马的打工人,因为不在一个生态位上。
在全球产业链中,我们的劳动力价格近年来的确在上涨,但远没到能对周边国家产生强大吸附性的阶段。同样从事体力劳动的话,人家更愿意去欧美日韩。尤其印度人英语使用更熟练,去欧美更方便交流,收入更高,何苦来中国当职员、做服务、送外卖、跑网约车?语言不通挣得不多,给自己找罪受。
有人说印度的黑中介可以进行学历造假,大量输送印度非科技人才来中国卷。刚才从薪酬水平和语言环境两方面已经说过,再从雇主角度分析下。有多少中国雇主愿意雇佣“廉价”的印度劳工?中国人的勤奋程度和抗压能力在全球屈指可数,一天几百单外卖、办公室连续加班、网约车一天跑十几个小时,如此“质优价廉”的劳动力,根本不用担心外来劳工冲击。何况我们可以通过签证的严格审核,来规避黑中介和学历造假的风险。
抵制K签担心自己饭碗的人,基本上是杞人忧天。抵制K签担心间谍的人,基本上思想都停留在半世纪之前。我们并不可能变成美国那样的移民国家,但也不代表我们就应该变成封闭的自循环系统。逐步开放,引入高端人才,是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强大国家的必由之路。抵制,不过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当代变种。我们长期处在某种污名化其他国家的氛围中,欧美就是天天枪击,中东就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印度东南亚就是民智未开水深火热……稍微睁眼看看世界,就发现别的国家没有那么不堪;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们国家并不全能,走出去与请进来同时需要。
![]()
在细则出台前就贸然抵制K签的国人,大约出于几种不同的心理。一是自大,二是自卑,三是受迫害妄想。自大者还沉浸在上国幻梦中,只接受万国来朝,但无法接受平等地共事;自卑者则停留在妖魔化外国的想象里,视之为洪水猛兽;受迫害妄想是斗争论极端体现,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担心间谍,什么留学归国人员、海外人才之类,但凡跟国外有一点关联的,都先往坏了想。说实话,间谍当然存在,可咱一是要信任国家的能力,二是要信任大多数人的善意,不能因噎废食。为了防间谍就把门关起来,只能弊大于利,如果在对外开放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祭出间谍论,搞得惊弓之鸟一样,实在不符合我们作为大国的格局和气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