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Pro 拆开后,最意外的不是芯片,而是骨架。
苹果这次用上一体式铝合金框架,把主板、电池、无线充线圈都围绕这根“中梁”去布局。细看思路,与华为近两年的玄武架构有相通之处。
![]()
好处很直观。过去电池和主板多为分层堆叠,抗摔主要靠外壳与缓冲材料。高处跌落时,力没有明确的承重路径,屏幕容易碎,机身也更易折。
现在把关键部件固定在合金框上,相当于给手机装了一根承重梁,受力更均匀,整体强度上去。
Mate 60 系列靠这套路数打出“耐摔”的口碑;苹果跟进,说明工程取向已得到行业共识。
![]()
散热同理。iPhone 17 Pro 把电池与无线充线圈分布在框架两侧,中间这块铝合金兼任大型散热板。
电池和线圈本就是热源,有了高导热“脊梁”,热量更快摊开到机身,再配合蒸汽室与石墨片,温控更稳。对比 iPhone 16 Pro 的“热源集中”,夏天重载更容易发烫的短板,这次补上了。
![]()
![]()
![]()
耐用性的差异在拆机演示里更直白。
16 Pro 受力点一敲就出现折裂风险;17 Pro 由一体式框架承担主力,机身明显更“硬”。日常也能感知——口袋滑落、桌边跌落这类小事故更常见,有没有“中梁”,结果不一样。
这不是“撞车设计”,而是两家在可靠性与热管理上得出相似答案。路径不同,目的一致。
![]()
结构更强、温控更稳、寿命更长。对用户价值更踏实,比再多塞一颗镜头更能长期见效,因为它影响的是整机生命周期里的每一天。
接下来大概率会有更多厂商走这条路,把机身骨架做得像汽车底盘那样可预期、可承载。
![]()
![]()
性能早已溢出,影像差距被压到细枝末节,能真改日常体验的,往往是这些“看不见”的底层工程。
iPhone 17 Pro 给出的信号很清楚:好设计会在不同品牌间不约而同地出现,理由只有一个——它真的有用。
![]()
今年的iPhone 17 Pro采用的这种全新的一体式机身设计。
和华为Mate 60系列、华为Mate70系列采用的玄武框架的设计思路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了。
都是中间采用了一体式的合金框架,并将主板和各种零部件固定在这个一体式的合金框架上,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手机的坚固性和耐摔性。
![]()
并且iPhone 17 Pro连电池和无线线圈的分布也和华为的一模一样。
电池和无线线圈分别布置在合金框架的左右两边,合金框架被夹在了电池和无线线圈的中间。
这样设计的好处不仅仅是。
提升手机的坚固性,而且电池和无线线圈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过合金框架快速传导出去,大大提升散热性能。
所以一体式框架的机身设计确实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设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华为手机都非常耐摔。
![]()
![]()
甚至有时候从几楼高的地方摔下来都没事,看来苹果也认识到了这种结构设计的厉害之处。
对比之下,去年的iPhone 16 Pro拆开后盖就是电池,电池再拆开就是屏幕,中间没有一体式框架机身的价值。
![]()
很显然,根据物理定律都能知道,iPhone 17 Pro的机身强度要比iPhone 16 Pro强得多。
这不,同样用铁锤砸iPhone 16 Pro就因为没有一体式框架机身,机身直接被砸断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