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六安市人民医院西院区
手术室的无影灯下,
一场有关医疗材料
突破的手术正有序推进。
72岁的霍邱县患者左侧髋关节旧假体
因长期磨损
已引发严重骨溶解,
泛黄积液顺着吸引管缓缓流出;
当定制化的3D打印钽涂层假体
被精准植入骨缺损部位时,
这场髋关节翻修手术
是3D打印“结构-功能一体化”植入物
在大别山地区的首次临床应用。
![]()
此次手术恰逢第二届上海—大别山医学3D打印与智慧医疗论坛暨第七届国际前沿技术与个性化医疗国际会议在六安举办之际实施的。这项以钽涂层为核心的3D打印假体技术,为老区骨科疾病治疗带来新突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郝永强教授表示,传统假体面对严重骨缺损患者时,常受限于形态适配性差、与自体骨融合周期长两大痛点,而3D打印钽涂层假体通过两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据介绍,
针对患者的骨缺损情况,
医疗团队先通过影像学数据建模,
以3D打印技术
精准复刻骨缺损部位形态,
确保假体与骨面“严丝合缝”;
更关键的是
假体表面的钽涂层——
这种具有高孔隙率、
高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能主动促进患者
自体成骨细胞附着与生长,
不仅将骨骼与假体的融合周期缩短,
还能显著提升假体长期稳定性,
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
“患者10余年前在外院接受左侧髋关节置换术,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疼痛,近1个月疼痛加剧至无法正常行走。”六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窦强兵回忆病情评估过程,“门诊检查发现假体松动,髋关节CT显示髋臼局部骨质膨胀性改变伴周围大量骨溶解,假体松动,属于典型的复杂翻修病例。”术前评估显示,患者左髋关节活动度仅为正常水平的40%,股四头肌与外展肌肌力均为4级,日常生活严重受限,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康复抱有极高期待。
最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六安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确定采用3D打印钽涂层假体方案。手术中,团队先精准剥离磨损假体、清理骨溶解病灶,再将定制假体稳稳植入。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有望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
此次技术落地,并非偶然。
自2022年
沪六对口合作以来,
3D打印技术服务近5000名老区患者。
上海与大别山地区的
医工协同持续深化。
从医疗影像智能诊断系统的普及,
到此次3D打印钽涂层假体的临床应用,
智慧医疗技术正逐步破解老区人民
“看病远、看病难”的困境。
“这不仅是一台手术的成功,更是沪六医疗对口合作从‘学术交流’转向‘临床赋能’的标志性事件。”窦强兵表示,此次手术验证高端医疗材料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可行性,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脊柱、膝关节等复杂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让更多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同质的精准医疗服务。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皮正莉 张孟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