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两塬三川环抱的长武大地满是生机:黑河水波漾漾,映得蓝天澄澈透亮;泾河两岸绿意葱茏,叠着市井繁华与乡野诗意。在这里,一幅“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空气质量稳居关中前列,国控断面水质全达标,绿色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
系统施治筑屏障,绘就天蓝水碧土净新图景
今年以来,长武县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为抓手,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依托“一县一策”专业团队溯源分析,推动 PM2.5、PM10 浓度同比分别下降 8.3%、20.8%,臭氧浓度同比降幅达 9.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 12.1%,蓝天底色更浓。
在企业环保升级上,长武主动靠前服务:顺利完成陕西万华煤矿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环保绩效 B 级初审,推进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服务中心绩效升级,还积极为企业争取省级项目补助资金;同时督促企业完成一轮活性炭更换,为臭氧污染防治再加“防护网”。针对移动源排放,累计检测柴油货车 75 辆、非道路机械 40 台,从源头掐断污染“输送链”。
水环境治理中,长武打破地域壁垒,主动对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泾川分局,签订泾河、黑河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协议,建立水质异常“快速响应机制”。今年上半年,黑河张家桥、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为守住碧水底线,长武还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7个,实现 100% 溯源监测;聘任38名重点河流生态环境安全监督员,累计巡河92次,构建起“群众哨兵 + 专业监测”的立体护水网络。此外,通过定期召开水生态环境安全分析研判会,动态识别风险、快速处置,确保水质“稳中有优”。
土壤安全是民生基石。长武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扎实开展住宅、公共服务及公共管理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动 18 个行政村污水治理落地,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同时督促重点污染源单位开展渗漏排查,完善“分区管控+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危险废物处置与贮存,为土壤和地下水安全筑起“防火墙”。
创新破局优服务,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环境码就像企业的‘健康手环’——绿色时安心搞生产,黄色预警就立刻自查,省心又高效!”谈及长武的环保监管,一位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如今,长武全面推行 “综合查一次” 执法模式,合并涉企检查事项、建立执法正面清单,彻底告别 “多头查、重复查”,企业纷纷反馈:“再也没有‘突袭式’检查,真正实现了‘无事不扰’。”
为提升执法能力,长武紧扣“全年、全员、全过程”大练兵要求,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技能比武 —— 通过理论考核、执法流程实操、装备应用演练的全方位检验,让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装备应用水平“双提升”。
在问题整改上,长武实行“清单化调度+销号制管理”,针对各级督察反馈问题,跟踪督办、立行立改;同时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与日常监管,找准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服务绿色转型,长武从不“缺位”。一方面严把建设项目 “环评” 关,全力保障 54 个县级重点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 “企业接待日”,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解决实际难题。此外,加快推进黑河(长武段)水质提升工程、泾河流域(长武段)综合整治及水环境保护项目,以项目建设为绿色发展“强引擎”。
生态惠民助推乡村振兴,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幸福靠山
“既要让生态高颜值,更要让百姓日子甜。”长武以生态赋能产业,用绿色点亮生活:实施国土绿化三年行动,2025年完成国土绿化造林4.97万亩,绿化美化“千万工程”示范村 10 个,乡村道路绿化 50 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38.3%,碳汇能力稳步提升;针对特色产业,开展花椒丰产栽培技术培训超百人次,示范推广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帮助农户实现“科学管理、增产增收”。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之基。长武启动生物多样性“安居计划”,开展“清风行动 2025”:成功救助并放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 2 只;对活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餐馆、电商平台等重点场所,以及林区、河流沿岸、候鸟迁徙停歇地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查,依法收缴非法捕猎工具,为野生动物筑起“安全家园”。
生态与文旅的碰撞,更让乡村振兴有了新路径。丁家镇十里铺村便是典型——依托窑洞文化、特色生态大棚和“开心农场”采摘体验,打造“十里铺窑洞・古丝路驿站”旅游品牌;将废弃窑洞“变身”特色民宿与民俗展馆,让农文旅实现深度融合。“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纷纷感慨,道出了十里铺人的幸福。
如今的十里铺村,不仅铺设了 1000 米排污管网,还常态化推进“三堆六乱”整治,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生态振兴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
十里铺的蜕变,是长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缩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长武,天更蓝、水更清、产业更绿、乡村更美。生态“高颜值”正持续转化为发展“高质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富强美好”新长武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兰丹 李兆菲)
来源:咸阳市生态环境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