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邀请你一起出门去走走。
![]()
系好鞋带,带点儿好吃的,与小男孩和他的外公一起——
![]()
穿过“歪歪小森林”,在铁轨旁与呼啸而过的火车打过招呼,再爬上梯子,穿过围墙。
![]()
追随着海浪的气息,我们来到卵石滩。
![]()
这是英国绘本作家贾维斯的新作——《我们的鹅卵石》。
![]()
![]()
识别图片
他用温润的色彩和轻松的线条,呈现了小男孩与外公共度的一段美妙时光。
![]()
没有戏剧化的场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贾维斯近年的作品似乎逐渐显露出细腻与隽永。早期作品(比如《艾伦可怕的大牙齿》、《热带鱼泰瑞》)中夸张风趣的影子还在,但变得浅浅淡淡,结合他对儿童内心世界的敏锐觉察,对情绪感受的温暖包容,呈现出一种意味深长,值得反复咂摸的诗意。
在这个故事里,男孩与外公的海边漫步总会留下一个特别的纪念品:“我们会各自挑一块鹅卵石……来到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拿出颜料和画笔,为这一天涂上色彩。
![]()
在我们如今生活的这个飞速运转,五光十色的大世界里,我们都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为孩子安排更加丰富刺激的活动。去海边捡鹅卵石,在石头上画画,这样的事情显得过于简单。
![]()
有什么意思呢?或许你会这样想。
男孩会怎么想?
故事继续——
后来有一天,外公搬到别处去住了。
为了缓解男孩对外公的思念,妈妈决定陪他一起去海滩。
男孩领着妈妈,沿着曾经和外公一起走过的路来到卵石滩。
![]()
“我挑了两块鹅卵石,一块给自己,一块给外公。我一路上把它们紧紧握在手心,来到外公的新家。”
![]()
读到这里,大朋友们应该都明白了,外公去了养老院,男孩和家人都需要各自适应新的生活。
可能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与小男孩一样的经历,但是每个孩子(以及每个大人)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变化,会与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分离,会独自面对漫长的思念。
![]()
如何适应变化带来的不安?如何处理分离造成的伤痛?以及,往远一点说——如何在难免动荡的人生中守住一种安全感?
这些问题,是所有人的功课。
这本《我们的鹅卵石》提供了一个温柔,并且切实可行的答案。
与外公日复一日的海滩漫步,重复的风景,一样的活动,甚至一模一样的对话,还有每次都会从海滩带回的、涂满色彩的鹅卵石……正是这些固定的、重复的、象征“只属于我们”的片刻,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归属感和被爱的确认。
![]()
贾维斯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创作这本书时,最想捕捉的,正是那些“小小的、可触的记忆”。
走同一条路,捡一块石头、画上一抹颜色、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因为有彼此的陪伴,而被赋予了永恒的意义。它们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也能在多年以后被再次唤起,成为思念的回响与抵御变化的定心丸。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翻译出版的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书。作者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儿科专家,他提出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概念:“庇护所”。
书里写道——
庇护所可以是一些仪式——我们因为快乐而一起做的事或一起去的地方。它们必须经常发生,持续不断,而且不受任何其他事情影响。家庭需要为所有成员提供庇护所,每个孩子也都需要庇护所,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每一个父母。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鹅卵石》最动人的地方。它提醒我们,真正留在孩子心里的,不是一次次“特别安排”的精彩活动,而是那些看似简单,却因重复与专属而变得无可替代的相处时光。
![]()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的最后一个画面:许许多多承载记忆的鹅卵石组成一只风筝。希望我们都有在高空翱翔的力量,也都记得回家的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