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 “跟妈亲 = 没独立” 骗了!我观察身边 10 个毕业 5 年的年轻人,发现个扎心真相:混得顺的,几乎都跟妈妈走得近—— 不是遇事就喊 “妈帮我” 的依赖,是能跟妈唠心事、分享日常的亲近。反观那些总焦虑、遇坎就慌的,大多早跟妈 “断了连”,有事只能自己扛。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人们常说一句话,母爱可以决定孩子的起点和未来,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大学。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差距非常明显,毕业时好像都差不多,但过了三五年,有的人事业稳步上升,有的人却无比焦虑。
先说说情感支持的差距。我邻居家儿子,上大学时天天跟妈视频,找工作纠结 “去大厂还是考公”,妈跟他聊了自己的职场经历,最后他选了喜欢的行业,现在已经成了部门骨干。但我同事家孩子,当年找工作不敢跟妈说,自己瞎投简历,错过春招黄金期,最后只能先做不喜欢的工作,越干越丧。你看,跟妈亲的孩子,心里有 “靠山”,敢试敢闯;没这层支撑的,连做决定都怕出错,机会早跑了。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再看人际交往。跟妈亲的孩子,从小就习惯了 “好好沟通”,跟同学、同事相处时,也懂得主动分享、换位思考。我表姐家闺女,刚入职就帮同事带早餐、分享工作技巧,很快融入团队;但她同部门有个男生,跟妈几乎不说话,跟同事也总冷冰冰的,有项目没人愿意跟他搭档。不是他不想处好关系,是从小没学会 “敞开心”,不知道怎么跟人亲近。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更关键的是情绪稳定和抗压能力。我闺蜜的儿子,上次项目搞砸了,跟妈哭了一场,妈没骂他,反而帮他分析问题,第二天他就带着方案找领导补救,最后还得到了表扬。但我认识个姑娘,加班赶的方案被打回,自己躲在厕所哭,不敢跟家里说,最后硬撑着改到凌晨,第二天直接累倒了。跟妈亲的孩子,难过了有地方说,情绪能及时疏解;没人倾诉的,负面情绪越攒越多,早晚得崩。
还有经济规划和自理能力。我从儿子上大学就教他记账,告诉他 “生活费分三份:吃饭、应急、储蓄”,现在他刚工作,工资到手先存一部分,遇到同事结婚随礼也不慌。但我同事家孩子,上大学时月光,工作后还得靠信用卡周转,上次生病连医药费都要借。不是他不会管钱,是没人跟他说过怎么规划,只能自己摸黑试错,抗风险能力差得不是一点。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真不是说跟妈不亲的孩子不好,而是妈妈从不是 “束缚”,是孩子的 “能量充电站”。跟妈亲的孩子,得到的不是依赖,是遇事有人商量的踏实、难过有人安慰的温暖、迷茫有人指路的清晰。这种能量,大学四年慢慢攒,毕业时看着没差别,三五年后,有人越走越顺,有人却总碰壁,差距就是这么来的。
不管现在孩子跟你亲不亲,都别着急。哪怕每天跟孩子说句 “今天过得怎么样”,慢慢就能拉近距离。孩子要的从不是 “什么都管的妈”,而是 “愿意听他说话、永远支持他” 的妈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