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为幕,林海为台。9月26日晚,“跨越山海 文化相逢”中俄驯鹿文化交流晚会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温情启幕,这场以“驯鹿文化”为精神纽带的跨国盛宴,用艺术打破地域界限,让中俄两国的文化在根河这片土地上交融碰撞、绽放光彩。
![]()
市领导莫新柱、孙娟、古香莲与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阿伦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主任娜杰日达等嘉宾及现场观众共同见证这场跨国文化交流活动。
![]()
![]()
![]()
晚会现场,中俄两国演职人员携手登台,通过舞蹈、歌曲、诗朗诵、马头琴演奏等多元艺术形式,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兼具民族风情与国际视野的文化视听盛宴,传递中俄友谊之声。从节目编排到氛围营造,驯鹿元素与各民族艺术特色贯穿始终。开场舞蹈《库马兰》巧妙融入驯鹿皮毛纹样灵感,生动再现北方民族与驯鹿相依相伴的生活场景,瞬间将观众带入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中;《牧民歌唱共产党》的深情演唱,唱出牧民们对党的感恩之前与赤诚热爱;俄罗斯歌曲《敦杜夫》(致我的祖国)、《卡拉维利》(仙鹤)以悠扬旋律与真挚情感,传递出对祖国的眷恋、对自然的崇敬;敖鲁古雅乡民带来的《绿色家园》,用质朴的嗓音诉说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守护,尽显敖鲁古雅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当俄罗斯声乐组合唱响《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经典曲目时,熟悉的旋律引得中俄观众不约而同跟着哼唱。
![]()
![]()
![]()
此外,舞蹈《粉墨花旦》、诗歌朗诵《唐诗里的中国》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马头琴齐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龙马弦韵》尽显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大合唱《鹿铃叮当》,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如同山林间传来的鹿铃声悠扬动听,埃文基声乐组合的合唱《库马拉-宁姆哈卡尔》《乌兰-乌德》等节目,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情,见证多元文明的交融之美。
![]()
演职人员王梓墨说:“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俄罗斯的大哥哥大姐姐,我对他们的语言,舞蹈和服饰充满了好奇,我把中国文化演给他们看,他们也会把俄罗斯文化演给我们看,即使我们语言不通,我们也能通过笑容和手势成了很好的朋友,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希望中俄友谊一直长久。”
![]()
晚会尾声,舞蹈《迎接太阳》登场,舞者们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舞姿,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象征着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光明未来。
![]()
这次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俄两国的鄂温克民族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更以“驯鹿文化”为独特切入点,挖掘出两国同根同源的民族记忆与文明共通之处。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不同国家同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增添了更多温暖色彩。
![]()
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阿伦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主任娜杰日达:“感谢根河市政府对我们的邀请,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因为中国的鄂温克族和我们俄罗斯的鄂温克族同台一起演出。我们参加演出的这些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他们是大学生,还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者,虽然他们都从事各行各业,但是他们还年轻,他们有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有对自己文化的热爱,我们希望这种交流会源远流长。”
![]()
根河市鄂温克研究会会长得克沙:“这次我们两地鄂温克族在敖鲁古雅相遇,是开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与俄罗斯鄂温克族的文化交流的开始。以后我们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涉及很多的领域,包括养鹿,还有驯鹿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交流,还有我们的驯鹿改良,我们在这方面努力实现我们驯鹿改良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养鹿人多年的愿望。”
来源:根河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鄂燕妮 程亮 金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