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人说全麦面粉是“穷人粮”,是次品面粉,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0
分享至



辛辛苦苦在大超市挑了自认为最健康的食品,满心欢喜带回家,结果爸妈一句话就给你整不会了?“这全麦面包又黑又糙,不就是以前穷日子吃的杂面馍馍吗?”“好好的白面不吃,非得吃这最次的面粉!”

老妈还翻出她年轻时的粮本,指着上面的“粗粮配额”说:“你看那时候谁家细粮不够才吃这个。”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

难道我们这些年追捧的“健康圣品”,在父母眼里,竟是退而求其次的“低等面粉”?到底是谁错了?全麦,真的像老一辈说的那样“最次最不好”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是全麦。很多人以为全麦就是颜色深、口感糙的面粉,其实不然。

根据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全麦粉》行业标准(LS/T 3249-2021),全麦粉是指由完整小麦籽粒经研磨制成的粉,必须包含麸皮、胚芽和胚乳三部分,且不得去除任何天然成分。



换句话说全麦粉是把一整粒小麦“原汁原味”打成粉,不像普通精制小麦粉,只留下中间那层白白的胚乳,把外层的麸皮和营养丰富的胚芽都筛掉了。

这一筛,看似让面粉变得更白、更细腻,可代价却是损失了超过70%的膳食纤维、60%以上的维生素B族和大部分矿物质。



美国农业部的营养数据库显示,每100克全麦粉含膳食纤维约10.5克,而精制小麦粉只有2.7克左右;维生素E含量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镁和锌也高出一倍以上。

所以说从营养角度看,全麦不仅不是“最次”,反而是保留了小麦全部精华的“全营养面粉”。

那为什么老一辈会认为全麦是“差面粉”呢?这得回到几十年前的历史背景里去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粮食供应紧张,实行计划经济下的统购统销制度,城市居民凭粮票购买口粮,农村则按人口分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1960年代人均年口粮消费中,粗粮占比高达40%以上。那时候的“粗粮”包括玉米、高粱、小米,也包括全麦、黑面、杂面。

由于精磨技术落后,小麦加工能力有限,多数家庭吃到的其实是未经精细处理的“标准粉”或“八五粉”,这类面粉含有一定比例的麸皮,颜色偏黄或灰,口感粗糙,容易发酸。

人们吃它,并非出于健康选择,而是因为细粮稀缺,白面属于“高档货”,只有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才舍得拿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全麦类食品自然被打上了“穷人家吃的”“不得已才咽的”标签。



这种记忆深深烙在那一代人的认知里,哪怕现在条件好了,他们一看到颜色深、口感糙的食物,本能反应还是“这不就是以前吃不起白面时的替代品吗?”情绪上抵触,逻辑上也就难以接受“这玩意儿居然更贵更健康”。

可时代早就变了,今天的全麦粉,不再是当年那个工艺落后、易变质、口感差的“粗面”。现代面粉加工业已经能够精准控制研磨粒度,在保留全麦营养的同时大幅改善口感。



比如国内一些大型面粉企业采用低温研磨技术,避免高温破坏胚芽中的活性营养;有的还通过筛分调整麸皮颗粒大小,让面包更柔软。成年人每日应摄入50至150克全谷物和杂豆类,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一建议并非空穴来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超过12万人长达24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每天摄入48克全谷物的人群,全因死亡率比摄入不足12克的人低20%。

另一项由中国疾控中心牵头、覆盖全国10个省市的研究也证实,全谷物摄入量与血压、血脂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全麦不是“补救性”的饮食选择,而是现代人预防慢性病的重要防线。



当然也不是所有叫“全麦”的产品都值得信赖,市场上确实存在不少“伪全麦”食品,打着健康旗号,实际配料表里第一位还是普通小麦粉,全麦粉排在第三四位,甚至添加焦糖色素让面包看起来更“全麦”。这种情况让消费者难辨真假,也加剧了误解。

怎么识别真正的全麦食品?最简单的办法是看配料表。国家标准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应按加入量递减顺序排列。

如果“全麦粉”或“全麦小麦粉”排在第一位,且没有“小麦粉+麸皮”的组合替代,基本可以认定为真全麦。



真正的全麦面包颜色不会均匀发黑,而是带有自然的浅褐色斑点,质地略粗糙,咀嚼时有明显的谷物香气和轻微颗粒感,不会像普通吐司那样松软如棉。如果你买的“全麦面包”吃起来跟白面包没区别,那大概率是“染色版”。

全麦这么好,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就要说到个体差异了。全麦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于消化功能正常的人来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但对于胃肠敏感、胃炎或胃溃疡患者,过多摄入粗纤维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老年人消化酶分泌减少,突然大量增加全麦摄入,也可能导致胀气、腹痛。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适量”和“循序渐进”,建议从少量开始,比如先用一半全麦粉替代白面粉做馒头,让肠胃慢慢适应。

全麦粉中的植酸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酵、浸泡等方式缓解。传统中式发面馒头、全麦面包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酵母发酵,植酸被有效分解,营养利用率大大提高。所以科学食用的前提下,全麦的益处远大于潜在影响。



爸妈说全麦是“最次的面粉”,这话放在半个世纪前的历史语境下,或许说得通,那时吃全麦不是因为健康,而是因为匮乏。可今天我们选择全麦,是主动追求营养均衡的生活方式,是用现代科学重新认识传统食材的价值。

这不是“倒退”,而是“升级”。就像手机从按键到智能,汽车从机械到电动,食物的认知也在进化。过去我们追求“吃饱”,现在追求“吃对”;过去觉得白净就是好,现在明白完整才是真。

全麦虽好,也不能当饭吃。再好的东西,过量也是负担,主食多样化才是王道。偶尔吃顿白米饭,配上青菜豆腐,照样健康;全麦馒头夹片奶酪,再来杯牛奶,也是不错的搭配,您说是这个道理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陪睡陪玩根本不够!王家卫被曝后,白百何郝蕾爆圈中内幕,都不装了

陪睡陪玩根本不够!王家卫被曝后,白百何郝蕾爆圈中内幕,都不装了

叨唠
2025-11-09 23:56:05
日本炸锅了!中国外交官惊现“斩首”警告,勿谓言之不预

日本炸锅了!中国外交官惊现“斩首”警告,勿谓言之不预

起喜电影
2025-11-10 13:31:31
心疼!李盈莹泪洒赛场,天津女排艰难取首胜,伤病影响太大

心疼!李盈莹泪洒赛场,天津女排艰难取首胜,伤病影响太大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10 22:21:10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芳芳历史烩
2025-09-24 20:13:19
33岁内马尔气炸了!2大羞辱:跑50米接球遭无视 提前被换直接离场

33岁内马尔气炸了!2大羞辱:跑50米接球遭无视 提前被换直接离场

风过乡
2025-11-10 12:57:42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兰姐说故事
2025-10-17 20:05:03
CCTV5直播辽粤大战,黑白矮大战赵继伟,杜锋欲带队复仇,有悬念

CCTV5直播辽粤大战,黑白矮大战赵继伟,杜锋欲带队复仇,有悬念

中国篮坛快讯
2025-11-11 00:03:48
烟台宝马车女司机死得太惨!知情人:家里有小朋友在等她下班回家

烟台宝马车女司机死得太惨!知情人:家里有小朋友在等她下班回家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09 20:05:54
十五运会开幕式收视出炉!最高破3.9%,刘德华上场涨出小高峰

十五运会开幕式收视出炉!最高破3.9%,刘德华上场涨出小高峰

萌神木木
2025-11-09 21:54:10
里外里21分,火箭是怎么逆转的,乌度卡及时觉醒,一招就奏效了

里外里21分,火箭是怎么逆转的,乌度卡及时觉醒,一招就奏效了

体坛大辣椒
2025-11-10 07:20:47
山东退貂皮大衣女子摊上事了,不仅全网社死,还惹上了官司

山东退貂皮大衣女子摊上事了,不仅全网社死,还惹上了官司

大道微言
2025-11-09 17:37:47
跳水女子10米跳台:陈芋汐首夺全运会个人项目金牌,张家齐第10

跳水女子10米跳台:陈芋汐首夺全运会个人项目金牌,张家齐第10

懂球帝
2025-11-10 20:46:08
停飞中国航班,拒绝中国游客,这个专和我国作对的小国,如今怎样

停飞中国航班,拒绝中国游客,这个专和我国作对的小国,如今怎样

安珈使者啊
2025-10-31 14:27:27
日本高官发出威胁,中日未来若开战,核武或许是唯一选择!

日本高官发出威胁,中日未来若开战,核武或许是唯一选择!

通文知史
2025-11-09 20:45:02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张建中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张建中被查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10 10:12:24
棱镜门事件内幕,美国派16名特种兵进入澳门,斯若登命运扭转!

棱镜门事件内幕,美国派16名特种兵进入澳门,斯若登命运扭转!

板栗说事
2024-10-13 12:40:43
24小时内,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恐要变了

24小时内,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恐要变了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1 00:59:26
乌度卡:亚当斯对我们太重要了,5个进攻篮板对他来说是常态

乌度卡:亚当斯对我们太重要了,5个进攻篮板对他来说是常态

距离距离
2025-11-11 00:50:42
浙江各地2025年前三季度GDP:杭州16900.22亿,金华反超台州

浙江各地2025年前三季度GDP:杭州16900.22亿,金华反超台州

水又木二
2025-11-10 12:36:14
性能高出1000倍!中国北斗被某国电磁干扰,他成功破解助北斗建成

性能高出1000倍!中国北斗被某国电磁干扰,他成功破解助北斗建成

boss外传
2025-11-11 02:00:03
2025-11-11 03:39: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721文章数 5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旅游
数码
游戏
亲子
手机

旅游要闻

19 个名字藏六朝风云!南京玄武湖:藏着中国最鲜活的千年时光!

数码要闻

苹果服务主管Eddy Cue:Apple TV暂不会推出“带广告的订阅服务”

游戏喜加一 / Steam 商店页面 UI 全新上线

亲子要闻

杰森谈到在中国和在美国上班区别,这回答让我和妈妈都挺意外

手机要闻

一加Ace 6T被确认:骁龙8 Gen5+8000mAh,联名款悬念拉满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